市人大常委会一行视察我市新农村建设 |
应城网 2010-9-27 |
|
|
|
|
|
应城网讯:9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火祥一行视察了我市新农村建设情况,视察组先后察看了四里棚办事处刘杨村环境卫生整治现场,城北办事处白杨村居民小区和房屋立面装修现场,杨岭镇祝墩村新农村项目建设现场。
在听取镇村负责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情况汇报后,视察组一行对今年以来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一是加强领导,高位推进,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年初,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动员会议后,印发了《应城市2010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和《2010年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组派方案》,用于指导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同时,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了《关于成立杨岭镇新农村建设试点小组的通知》、《杨岭镇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用于指导省试点乡镇杨岭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6月25日,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高文率队,召开了由9名市“四大家”领导、45个帮扶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督办会议。市领导纷纷到各自驻点村,召开了由帮扶单位“一把手”、各驻村工作队员参加的现场协调会,既敲定了全年的工作方案,又落实了项目和帮扶资金,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2010年,全市优质稻板块落实优质稻53万亩,精细菜落实面积3万亩,生猪存栏36.9万头,出栏28.4万头,特种水产养殖放养16.7万亩,投种10.5万吨,水产品产量2.5万吨,占全年5.7万吨的43.9%。各试点村在驻村工作队组的支持下,按照“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要求,突出地方特色,发挥各地优势,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生产发展涌现出一批新亮点。杨岭6个试点村是到汤池的必经之地,他们通过亲情、友情、乡情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发展配套温泉旅游的农家乐项目,祝墩村建设香椿冷藏加工生产线,扩大香椿种植面积;潘集村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新建一个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占地80亩的集商贸、休闲于一体的新农村小区。四里棚办事处刘杨村利用存量资产和闲置校舍,引进远达农机城、刘杨服装厂、精华汽修、恒通服务中心等项目,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城北白杨村依托汤池温泉旅游,采取招商引资办法,加快推进“城西农家乐美食休闲一条街”建设,目前已有2 家正在施工建设,还有4家正在洽谈之中。郎君东村村以武荆高速出入口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加快环境卫生整治步伐。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镇村清洁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今年,我市由市林业局牵头,落实“万树村”30个。市新农村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政策支持”的工作思路,重点是抓好汉宜线东段和汤八线沿线环境整治示范工程建设,以点带面,全面促进全市农村环境整治建设。4月份以来,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就汉宜公路、八汤旅游专线的8个乡镇、38个村共计47.1公里的路段,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6月29日,在四里棚办事处刘杨村召开全市环境卫生专项整治会议。利用新闻媒体,录制并在市电视台播放“镇镇环境整治行”和乡村环境整治访谈录节目7期。下阶段,将重点抓好10条主干线(汉宜公路沿线、八汤公路专线、随应线、烟应线、老白线、长化线、应两线、应天线、雷新线、肖杨线)、16个乡镇所在集镇、每个乡镇1-2个中心村的环境整治工作,力促我市城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整合资源,改善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我市着力实施了安全饮水、通村公路、沼气池等项目建设。计划新增通村公路100公里,现已完成80公里;占年计划80%;计划解决安全饮水10万人,现已解决4万人,占年计划的40%;计划新建户用沼气2000口,现已完成1050口,占年计划的52.5%。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抓好以农村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农民参合率达90%;全市41个帮扶村级组织建设村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基本完工。全市9个试点村今年计划107个基本项目,计划完成投资9101.41万元。目前,已开工建设和正在建设项目达72个,投资额达4856.6万元,分别占年计划的67.3%和53.4%。
部门帮扶,多方参与,形成新农村建设强大合力。今年,全市安排9个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分别派驻到四里棚办事处、城北办事处、郎君镇、杨岭镇等4个乡镇9个村;安排14个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队分别派驻14个乡镇41个村。全市新农村建设会议后,市“四大家”驻村领导、各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多次深入驻点村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帮扶措施,安排落实帮扶资金,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共同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截止目前,市直部门归集到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帮扶资金92万元。驻杨岭镇祝墩村工作队结合部门职能,通过向上争、部门筹、经费挤,5个单位积极筹措资金100余万元,帮助驻点村搞好塘堰、机泵站、通组路、水泥禾场等工程建设,目前一些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驻潘集村工作队在省药监局工作队的帮助和指导下,计划筹资500余万元,突出抓好牡丹、芍药、紫甘署等药材的种植和推广,村福利院建设,农家乐项目建设,同时工作队组为驻点村帮智筹资,切实搞好以环境整治、新农村小区、基础设施等为重点的各项新农村建设;驻城北白杨村的5个市直部门,按每个单位包保5户立面改造工作,目前正在抓紧实施中。
在实地查看和座谈后,视察组一行并对我市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根据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各处镇主要领导都高度重视镇村清洁工程,把“镇村清洁工程”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办法,破解难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按照年初新农村建设任务,集中精力,坚定信心,克服清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
进一步加快规划编制与管理。近几年来,我市已完成272个村规划编制工作,但还有2009年的150个村庄规划没有经过评审,计划10月份抓紧开展评审工作,并搞好今年个60个村庄规划的复核工作,确保规划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规可依,依规建设。同时,应及时成立乡镇规划管理办公室,配备具有执法职能的专业执法人员,并在市村镇规划管理局的委托执法授权下,加大对村级规划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农民建房的管理,做到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遵守依法批准后的村庄规划,确保城乡规划的严肃性。
进一步加大农村垃圾回收力度。提倡使用易降解的一次性用品,并在各村设立垃圾回收点,镇级负责集中回收和销毁。同时,可积极探索垃圾回收称重制度,根据回收垃圾重量,对每个家庭进行积分,达到一定积分后能在当地指定的商店兑换相应的消费券,并在市场进行消费,消费券抵扣资金由政府进行补贴。
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投入不足是新农村建设面临最大的难题。近几年来,我市虽然投入了一些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但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与仙洪试验区大手笔投入有差距。建议市政府每年继续列支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资金,同时尽快落实鄂办发【2009】42号文件规定“各县(市)按规定对省集中的税收增量返还资金中拿出25%用于新农村建设” 的精神,切实用于试点镇、村项目建设,全面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步伐。
进一步加强检查督办。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克服点多面广、人少事多、工作具体等诸多困难,继续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采取重点督查、全面检查和召开现场督办会等形式,搞好检查督办。以汉宜公路东段、八汤公路两线环境卫生整治为契机,全面推进全市16个乡镇、10条公路主干线、16个中心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同时,重点督办项目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确保在10月底前完工。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