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刚健:无影灯下的“无名英雄” |
应城网 2010-10-11 |
|
|
|
|
|
——记应城一中学子、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主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罗刚健
应城网讯(特约记者 程国辉): 有一首歌这么唱着:“掌声不属于你,鲜花不属于你,赞美和荣耀都不属于你,可你让我感受安全…… 感谢你在我最恐惧时,让我无所畏惧;感谢你在我受痛苦前,让我安心地睡去……我们衷心感谢你,谁也忘不了你。”这首《献给麻醉医生的歌》,充分反映了麻醉科医生的工作性质。
古往今来,大凡外科名医,凭着一身精湛的医术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行医天下,被人广为称颂。但是,谁又知晓,在他们背后,有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工作者,为了保障病人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那就是为手术保驾护航的麻醉医生。
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主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罗刚健就是这样一位在无影灯下默默工作了好多年的麻醉师。
十多年的从医生涯,凭借罗刚健对医学事业的赤诚追求和无比热爱,凭借他精湛的技术,凭借他孜孜不倦的辛勤努力,凭借他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展现了一位麻醉医师,更展现了一位中青年医务工作者献身医疗事业的崇高精神、无私的奉献和辉煌的成绩。
坚定执著从医路
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毕业后,没有任何犹豫,罗刚健就选择了当时在医学领域里最难最复杂的专业----麻醉科。
这在当时,几乎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所不愿涉足的禁区。罗刚健自己也知道,麻醉科是个较为复杂的专业,除了专业技术的难度外,将要付出的艰辛也可想而知。面对众多的不解和猜疑,他却坚信自己的选择没错。因为“披荆斩棘,做一名妙手仁心的好医生”,一直是他多年的夙愿。
此后,罗刚健除了夜以继日的工作外,便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图书馆,潜心钻研业务。他总是激励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不仅如同生命一般宝贵,也是医生成就事业的立命之本,只要努力了,就一定能够做到和实现。
罗刚健大学时就读的麻醉专业是国内的第一届麻醉本科专业,据说以前的麻醉医生都不是正规的医学院培养出来的,而罗刚健那一批却是卫生部属的第一届本科生,所以分配工作的时候很顺利,他也因此被安置在了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罗刚健告诉我们,麻醉医生的工作最基本就是保证病人不痛和病人在实行手术的前后保持生命体征的正常,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人在做手术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生命安全问题。麻醉医生们首先要把麻药下好,然后从进手术室起到出来,整个的安全都是由麻醉医生负责的,从开始手术到手术结束,罗刚健都要在旁边跟进。这也是俗话所讲的——“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救命”。
譬如说,在手术中,主刀医生不小心把血管隔破了,人体就5000毫升血,现在血管破掉放了4000毫升,这个时候谁来管、谁来帮他输血、帮他维持血压让心跳正常维持生命,这就是麻醉医生份内的主要事务。他们要从头到尾地观察病人的心跳、血压,一旦不正常都要在主刀大夫旁边及时的处理,而外科医生只负责他的切除和缝合工作。所有的人都认为麻醉只是手术中的配套和附属工作,对此并不重视,整个国家对麻醉都不是很重视。
正所谓手术成功了是外科医生的功劳,失败了就是麻醉医生的责任。所以说麻醉医生是手术室的“无名英雄”。
以前,最初的麻醉医生是外科医生拿块纱布隔着,在上面滴几滴麻药就开始手术,病人醒了就再滴几滴,再继续工作。现在发展到除了要上麻药外,还有负责病人整个手术中的安全,那么这就要求麻醉医生对整个人体的构造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不论哪个器官出了问题,都要能够即使对它进行调控。
罗刚健说,医生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在学校里学的东西都不是书本上的,大学一年级学的是公共基础课,二年级就学一些专业课,三年级就开始在医院接触病人了。每个医学院旁边都有两个附属医院,上午在教室里听教授讲课,下午就到医院看病人。比如上午教授讲血压,那么下午我们就到医院去帮病人量血压。而且给他们上课的教授都是医院的医生,上午讲课,下午就回医院看病做手术。第四年,罗刚健就要到医院去看各种病,第五年就是跟着上一级的医生去实习,别人医生做什么自己就跟着做什么。所以毕业的时候,罗刚健就对所学的专业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再去接触不同的病人,对同一个病,不同的病情反复地接触病人,对它不断的摸索后,罗刚健就有很深刻的认识,来一个病人他就知道对方患的是什么病,该给他下什么药。麻醉也一样,某个手术一来,罗刚健就知道该怎么麻醉,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他都会事先预计得到,这就是一个不断实践反复学习的过程。
爱岗敬业树楷模
目前,麻醉科担负着全院外科系统每天数十台的手术麻醉任务,责任重大。罗刚健和他的同事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病人把生命交给我们,责任重于泰山,我们不得有丝毫的疏忽。”为此,罗刚健带领麻醉科一班人在不断学习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在一场场无声的战斗中,建立了自己的科室地位,也总结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平凡演绎感动,点滴彰显品质。罗刚健和麻醉科的医生们用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为医生这个圣洁的职业作出了楷模,为白衣天使这个光荣的称呼增添了光彩。
罗刚健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行医,从不做违法违纪的事情。面对患者家属的“红包”,他常常感慨地说:“家属送红包,不论是出于真心感谢还是在提醒我们工作不够细致到位,我们都不能拿,工作做好了是我们的职责,工作有缺陷更应该加倍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病人安心,让家属放心!”。因此他多次拒绝病人的“红包”,实在推不掉的就转交护士长帮助做思想工作。他视病人如亲人,不管病人是否相识,都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为病人制定科学有效、费用较低的合理治疗方案,为病人着想,热情地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深受病人好评。
接触过罗刚健的人,都为他的高尚医德和一颗关爱之心所感动。在平时的工作中,他常常换位思考,主动站在患者的角度想问题、干工作。他知道只有把白求恩精神具体化为实际行动,用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为病人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服务,才能从容面对患者渴望生命、热爱生活的眼神,因此他常常教导科室的年轻同志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努力解决病人各个方面的需求。
一台手术的成功与否,与麻醉处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麻醉是一门高风险的专业。作为一名麻醉医生,必须抱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才能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罗刚健说,“我们为病人实施麻醉,必须根据病人的基本病情和手术要求,结合医生的操作水平和医院的设备条件,本着安全、有效、减少创伤的原则进行,才能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
2009年5月,麻醉科曾联合骨科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高难度胸9椎体肿瘤根治术。这台手术本身难度极大,同时对手术中麻醉的实施要求极高,这对麻醉医生是个巨大的挑战。充分的术前治疗、合适的麻醉选择及术中恰当的控制血压和持续有效的术中监测,是保障在全身麻醉下成功手术的关键。
为了保证手术中麻醉的万无一失,在罗刚健的带领下,麻醉科的全体医务人员术前反复研究麻醉方案,完善麻醉前准备,熟悉手术流程。从术前的全身状况评估,到麻醉方式的选择;从术中监测项目的制订,到应急并发症的预案准备;从术后病人治疗和管理,到麻醉师人员的调配……都进行了慎密的准备。罗刚健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凶险的一幕:手术进行中,当椎板被取出的一刹那,患者出现了大出血,5分钟内出血量达3600毫升,动脉血压降至70mm/Hg。
经过紧急快速加压输血补液,半小时后,患者的血压逐渐恢复正常,手术继续进行。正是麻醉师们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麻醉技巧、严谨的工作作风、密切地有效配合,确保了患者在术中全程平稳,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最终成功。
医德仁心为民情
除了类似的大型危重症麻醉操作外,对急救患者、疑难病症的麻醉也是对全科人员的巨大考验。2006年,一位30多岁的农民小伙因疑患嗜铬细胞瘤,而被送至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行剖腹探查。在探查过程中,该男子突然出现呼吸循环骤停。手术立即停止,在罗刚健的带领下,麻醉医师们立即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纯氧机械通气、强心剂注入、电击除颤等急救操作。在患者心跳停止10多分钟后,成功将其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可能有人会认为麻醉师只是负责打一支麻醉针,殊不知,不同疾病、不同部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麻醉的方法,麻醉用药量都不一样;尤其是手术完成和麻醉后的恢复更为复杂,要对麻醉后的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再送入手术室进一步治疗,直至病人的生命指征恢复稳定,然后向值班医师和护士交班。可以说,麻醉师既是专业医生,又是全科医生,身体的各部位,各种疾病都应了如指掌,进行麻醉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对病人来说,在整个医疗过程中,主治医师是最熟悉的,而直至病人康复出院了,可能连麻醉师的庐山真面目都无法看到。麻醉科的工作人员都是无名英雄。外面的花开花落、冬去春来,罗刚健和他的手术麻醉科全体医务人员们很少体验,手术室特有的绿色陪伴他们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锦旗、鲜花对于他们是那么的陌生,但他们都有一个信念——病人的安全高于一切!罗刚健自我解嘲地这样说:“我们默默奉献,俯首甘为孺子牛。”
不久前,麻醉科成功救治一名患有食道癌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该患者是一位80岁高龄的老太太,不但手术本身难度极大,同时它对术中麻醉的实施要求极高,稍有不慎便会引起心跳骤停,后果不堪设想,这对术中麻醉是个巨大的挑战。为了保证术中麻醉顺利安全地实施,麻醉科在罗刚健的带领下,术前反复研究麻醉方案,完善麻醉前准备,熟悉手术流程。正是麻醉师们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麻醉技巧、严谨的工作作风、密切的有效配合,确保了患者在术中全程平稳,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最终成功。这位患者出院后逢人就讲:“在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我遇到了一群好心的、医术高明的医生。”
对病人来说,在整个医疗过程中,主治医师是最熟悉的医师,也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关键人物。而病人一进手术室,则先由麻醉师为手术病人做好各项准备,一切就绪后,由手术医生做手术;术中,他们要严密监视病人情况,做好各种保障,保证病人手术安全;术后,手术医生下完医嘱,就可以去吃饭、休息了,而麻醉师还要守着病人,直到情况稳定后,才能离开。整个手术过程,麻醉师都穿着无菌的手术衣,戴着手套和口罩,仅仅只露出一双眼睛,病人康复出院了,连麻醉师的庐山真面目都无法看到。而且他们更多的工作是在病人麻醉状态下完成的,麻醉科的工作人员都是无名英雄。
结束采访时,罗刚健医生袒露了自己的心胫——虽然现在的职称是副教授,在行业内还是比较认同我是一个好的麻醉医生。但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我还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刻苦勤奋学习,做一名好教授、当一名有威望的博导,力争成为整个麻醉专业里比较有影响力的医技带头人。
罗刚健医生表示,在生活中自己首先是做医生、再就是带好学生、最后是要为了前途努力学习而升职称。因为做医生才是根本。他同时也阐明了自己的工作心态和动机——一方面要读书、要做科学研究、还要做老师,所以竞争非常激烈。他还说,在大学或科研单位,要有教学又要有科研成果。在一些地方的县级医院里面只要做医生就行,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下面的医生只要一个本科或者专科就可以混一辈子。但在目前他所在的医院里面,硕士占99%、博士占60%以上,现在中山大学的老师都是博士,没有博士学位就进不来。
这就是罗刚健,一个执着、不断上进的医务工作者,一项项新技术、新业务不断的开展。思想上严于律己,业务上精益求精,工作上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好医生,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医务工作者一心为病人的工作热忱,看到了舍小家顾大家的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崇高的医德风尚,看到了献身医疗事业的敬业精神。好一个无影灯下的“无名英雄”!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