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点菜式”服务让社区党员群众共享“高营养”实惠 |
应城网 2010-10-11 |
|
|
|
|
|
应城网讯(特约记者程国辉)“时下,在社区参加党课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党员活动中心一改过去照本宣科,告别了形式单一,远离了内容陈旧,让我们全体党员越听越有劲,参与学习和交流的人数也越来越多。”10月9日下午,应城市汪家台社区党员向世英在参加完一场别具一格的党课后,欣喜万分地说。
“党建资料短信群发平台、党员之家QQ聊天群、社区党员活动中心、特殊党员送课上门……”现如今,在应城市的各个社区,党员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实际情况享用“点菜式”的“自助餐”服务,来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增加精神上的“高营养”。
“党员活动中心” 承接时空距离
社区“党员活动中心”能够让应城市社区居民群众、党员干部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能定期开展1到2次党员集中学习活动。
该中心的成员由社区志愿者或无职党员组成,在工作中他们有着老师、医生、心理咨询师、公安干警等不同称呼。回归社区后,他们发挥专长,他们是普通居民的好邻居。活动中心的内容涉及时事政治、经济动态、政策法规、心理疏导、卫生保健、就业趋势、子女教育等几十种夺人眼球、发人深思、使人得益的话题。今后党员活动中心将成为应城市各个社区居民、党员家门口的学习大课堂。
应城市三眼井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范鹰鸿说:“很多党员和居民多次向社区表示,迫切希望听到一些与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连的高水准学习活动与讲座,但苦于外面的学习活动少且杂,因此社区就充分利用辖区资源,请辖区里的身边人义务为居民开展讲学、授课等面对面的零距离服务,并且形成平民化与常态化。”
“短信群发平台”沟通在职党员
在北京丰科城的应城市流动党员陈燕武激动地通过手机短信告诉他所在长江埠街道办事处党总支。他说,像他们这些常年在外的党员,参加社区党组织生活极不方便。现在,社区党组织主动和他们联系,每次社区开展组织生活之前,都会通过短信平台将组织生活的时间、地点、内容提前预告。要是他们无法按时参加,事后还会将组织生活的主要内容、学习资料的网站链接编辑短信发送过来,同时还定时寄送学习资料和学习光盘,大大方便了他们自觉学习、督促自主学习。
据统计,仅长江埠一个社区,像陈燕武一样长期在外工作的党员有30余人。社区在全面调查、摸清去向的基础上,安排专人负责联系,把有关的学习资料通过短信、邮寄、邮件、QQ视频等多种渠道传达给他们,让这些远在他乡的党员找到了“家”的感觉。据悉,今年以来,长江埠街道党工委已向流动党员发放短信资料500余条,赠送学习资料40余套。
同时,针对老弱病残、文化程度低等学习有困难的群体,应城市每个社区党总支(支部)都安排党员骨干、青年党员,开展帮学助学联系活动。每位党员志愿者采取一对一包干、一帮一助学、送学上门等各种形式,为这些特殊党员“加营养”。
“党员QQ之家” 关注民生话题
“为了便于工作繁忙的中青年在职党员参加党的活动,2010年初,城中办事处光明社区建立了“党员QQ之家”聊天群。“只要身边有网络,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学习与交流。”应城市光明社区党员干部们都这么说。现在,许多党员已把每天浏览网络、登陆QQ群当成必修课,也会定期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公开发表在QQ空间和群共享中。如今每个社区“党员QQ之家”的上线率平均已达到了300多人次。
2010年9月底,城中办事处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党员QQ之家”也变得格外热闹,大家讨论的共同话题——就是如何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碾屋社区的在职党员小张在QQ群中提出的一个建议引发了热议。
原来,碾屋社区目前共有50多名在职党员在社区报道,他们当中基本上都是医生或者护理人员。为此,在职党员小张建议,将这些在职医护党员分组分类,定期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该设想,很快得到了QQ群友的激情响应,得到了党员和社区党组织的一致认同。经过沟通联系,目前社区党支部与他们达成共识,每个双休日下午2:00,由两名医护人员固定到社区为居民测量血压和健康咨询,每季度定期有包括主治或副主任医师在内的专家组成员亲临社区为居民义诊。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