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马坊——重在服务中彰显能力 |
应城网 2010-10-17 |
|
|
|
|
|
——应城市东马坊街道党工委创先争优活动纪实
应城网讯(特约记者程国辉)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应城市东马坊办事处紧紧围绕“转变工作职能,提升服务水平”这个总体目标,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任务型向发展型的两个转变,开展系列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搭建平台活机制
近年来,东马坊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班人情系民众,积极组建便民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办事。
办事处投资80多万元在城区主干道兴建了宽敞明亮的东马坊便民服务中心。中心大厅内设民政、经管、新农合、人力资源、城市建设五大窗口,涉及低保、新农合、军人优抚、大病医疗救助、养老保险、劳务用工、就业用工、农村政策、财务代理、土地流转、城乡规划、农村建房等事项的办理;中心按照年纪轻、业务强、素质高、服务优、作风好的标准,抽调了10名干部作为专职工作成员。推行 “零距离”服务,一个窗口办证、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实行办公自动化、审批网络化,便民服务中心成为服务群众的“绿色通道”。中心自组建以来,累计为群众办理相关服务事项1000多件,提供信息服务500多条,帮助300多名群众找到就业岗位。
建设综治维稳中心,解决各类矛盾。投资100万元的东马坊综治维稳中心,设立了接访大厅,群众诉求受理总台,信访办公室、矛盾调处办公室、法律服务及援助中心。实行信访联接、矛盾联调、维稳联动,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总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位,一个机制监督落实,较好地发挥了受理群众诉求、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双环“五改一治”(改水、改路、改电、污染理赔改革和装卸运输总公司改制,以及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中,在这项涉及6个村、2个社区、100多个单位、15家企业、9800多户、近3万群众的切实利益,特别是装卸运输总公司改制涉及800多人,影响地方收入600多万元的工作中,维稳中心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确保了东马坊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七二八盐化公司改制和天然气储备项目地震试验中提前谋划,提前介入,制定相应预案,做到矛盾露头,止其聚集;矛盾酿成,止其扩散;矛盾蔓延,止其蜕变;矛盾处理,止其沉淀。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环节把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完善村级活动场所,前移服务关口。近几年,该办事处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完善村级活动场所,建立了覆盖全处22个村(社区)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与电化教育中心和农家书屋,开辟了村民议事大厅和群众恳谈室,建立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全面推行村级民主决策、“五议五公开”和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制度,促进了农村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村级事务决策机制,开展群众说事、干部述职、党员点评和自评等系列活动,增强了干部的民主意识和党员的宗旨意识。解决群众各类矛盾1200多起,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反映出来的问题,每个村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6件以上。
创新载体阔渠道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东马坊办事处注重党员干部的磨砺教育,并以此锤炼作风。他们在广大干部中深入开展“比学习看综合素质、比奉献看爱岗敬业、比协作看和谐共事、比能力看办事效率、比创新看观念转变、比业绩看抢前争先”的“六比六看”活动,活动中为此相继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中有不讲待遇讲奉献,真心实意为百姓的好干部李贵明;有善于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女村官戴赛金;有齐心协力建设新农村的建设者郑斌松;有廉洁从政的好党员、好干部陈汉发;好“廉内助”徐晴霞。
该处还率先推行农村党员承诺制,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争做新时期“政策新形势宣传员、勤劳创业示范员、共同富裕帮带员、关爱后代辅导员、邻里纠纷调解员、计划生育协管员、村容村貌维护员”等十个方面的承诺活动。党员根据各自意愿选择其中的几项,作出承诺。同时通过党员公开栏,将党员的承诺事项进行公布,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言出必行。党员承诺制激发了农村党员投身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全处农村党员在公路、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中,捐款进40万元,义务投工投劳1200人次,为结对群众提供致富信息350多条,帮助95个困难家庭实现了脱贫致富。
开展“三争一带”活动,推动经济发展转型。东马坊街道党工委对符合组建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全部成立了独立党支部,其余企业成立了工业园党支部。开展了“企业法人争当优秀企业家、党员中层管理人员争当技改创新能手、职工党员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每名党员带2至3名入党积极分子”的“三争一带”活动,有效地推动了非公党建工作创新与发展。目前,该办事处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全处社会总产值的89%,成为带动全处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优化途径增效益
街道党工委积极组织全处干部广泛深入地开展三进(干部进农户、政策进农户、服务进农户)三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三访(信访下访、问计走访、扶贫访)活动。
为了使“三进三问三访”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和实效化,办事处为此印发了《东马坊办事处推进三进三问三访工作的意见》和《东马坊办事处“四联四帮”实施方案》,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奖惩激励机制,努力让“三进三问三访”活动成为促进党员干部受教育、开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有效载体。在“三进三问三访”活动中,建基地(学校)2个:帮助群众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0个,解决就业人员800余人,年可新增收入800万元;化解矛盾30条;帮助解决创业资金2000万元,使70%以上的的农户有一名致富能手。
他们还建立驻村驻企制度,推行每名干部联系一个企业、一个困难户、一个种养殖大户,一名计生优质服务对象的“四个一”联系制度,建立联系点(户)200余个。针对企业市场开拓难、融资难、发展难“三难”问题,采取大员上阵,广泛联络,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关心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有效解决市场开拓难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出已为7家企业办理土地权证274亩。争取财政贴息贷款2000多万元、担保公司担保3500多万元、银行授信600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在全办事处重点企业中深入开展“四比四看”,即比技术改造的投入看利润空间的增加、比新产品开发的数量看附加值的提高、比市场份额的占有看端用户率的提升、比清洁生产物耗看节能减排的效果”活动,帮助企业提档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解决企业发展难的问题。
目前,东马坊境内有1家上市公司,1个中国驰名商标和3个中国名牌产品,5个省部优产品和3家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辖区企业总数的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60%以上。
完善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推行“设岗定责、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制定了五种类型的目标管责任书,街道党工委分别与班子成员、处机关干部和处直单位、村级党组织、社区党组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做到了有岗有责,干有目标,评有依据,奖惩有章可循。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年终考核为分段考核。提出“项目化管理、节点式计分、程序化操作、全程式记载”的考核办法和“抓住不落实的事,惩罚不落实的人,就等于落实”的责任追究理念,将机关干部目标责任考核结果在公开栏公开,并与干部的晋升和奖励挂钩,实行末位诫勉谈话,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了全处党员干部的服务效能。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东马坊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班人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也在服务中彰显了为人民默默奉献、为党尽忠尽职的公仆情怀。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