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改的一个样本——应城一中采访记 |
中国教育信息网 2010-10-25 |
|
|
|
|
|
编者按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我省正在推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这是一项关系教育发展方向、关系国家人才培养的大事。应城一中以敏锐的眼光、执著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新课改,跃入全省样本学校行列。他们的做法,值得仿效。
秋日的阳光下,应城一中教学楼前杨业功将军的铜像,镀上了一层金辉。
静静的校园,绿树依然郁郁葱葱,倒映在环绕校区四周的护校河上,典雅秀丽。
走进校园,迎面墙上,“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一行大字,十分引人注目。
22日,记者来到我省普通高中课改样本学校之一——应城一中采访,耳闻目睹,启发多多。
课改要真改
上午10时,正是课间操时间。应城一中宽阔的操场上,4000多名学生,随着优美的音乐声,抬手展臂,伸腿转身,舒展自如,流畅整齐,有如一道美丽的风景,吸引了护校河外城区道路上无数人欣赏、观看。
翻开学校的课表,可以清晰地看到,高一部分备课组和高二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科,均使用了导学案——发给学生预习、启发诱导归纳,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传统的教学蓝本——教案便被淘汰出局。
应城一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令人耳目一新。它引进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及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形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网络多媒体的恰当使用,学生评价等新的评教元素。
课改相关的保障因素,次第跟上。备课组、教学教研室活动更新着内容,课改QQ群、电子邮箱、博客和校园网等新的交流平台,让教师之间有疑就问、有问即答,活跃了课改气氛。
应城一中校长柴时钟:我们注重突出课改特色,充分挖掘杰出校友、感动中国人物杨业功及应城膏都盐海等人文、自然资源,组织编写了《校友杨业功》、《可爱的应城》、《盐都膏海》等教材,满足学生选课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找准突破口
在通用技术实训室,机床、微机、操作台,一应教学设备,摆满了几个教室。墙上的教学标识,内容明晰:任课教师、器材名目、课程安排、课堂要求。一份学生作品获奖表,令人欣喜:“摩擦生磁现象”、“液体内部压强演示器”、“新型焦耳定律演示器”、“磁化养鱼装置”等10多项学生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
这天,应城一中有5个教学班,上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学校的教学安排表上,每个班级每学期研究性学习有54课时,社会实践每学年一周,社区服务每三学年10个工作日。
邻县一批教育界人士,正在参观应城一中艺术体育教育。客人们获悉,这里成立了艺体教育中心、美育领导小组以及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教研室,学校三个年级坚持开设体育课、艺术课,并有考勤考分记载。近几年间,学校向全国各级艺校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柴时钟:课改是个新生事物,需要找准突破口。我们抓住三大特色——通用技术、综合实践和艺术体育教育,强力推进新课程的落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理解新课改的教师越来越多,支持新课改的家长也越来越多。
观念先更新
4月,应城一中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一行25人,赶赴河南新郑,参加全国首届高效课堂“课博会”,听取讲座,并深入课堂,观摩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昌乐二中等课改名校九大模式示范课。
5月,应城一中邀请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中国名校共同体课改专家,到校进行高效课堂培训,听取《高效课堂知与行》、《高效课堂模式解读》等专题报告,并请专家指导学校各科教师编写导学案,培训班主任和学校管理团队。
在应城一中,校园网上、橱窗之中,置放着《新课改知识问答》、《新课改实验》等资料。校长、副校长、课改办主任、教科主任、年级主任等,先后派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参观学习,有300多人次的教师参加各级培训。
应城一中还与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教学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高中新课改试验专题研究。一批国内知名的教育学专家,定期到校,现场观摩、指导新课改。
柴时钟:更新观念是高中课改的前提。高中课改,行动先要心动。因此,我们着力提高课改管理团队的课程领导力,首先帮助大家换脑筋、变思想;提高教师参加课改的积极性,首先也是帮助大家换脑筋、变思想。应城一中课改之所以进入全省样本的行列,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