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民生审计亮点纷呈 |
应城网 2010-11-4 |
|
|
|
|
|
应城网讯:"民生审计"如何帮助解决"民生"问题,这是"民生审计"的真谛。近两年以来,湖北省应城市审计局牢固树立"审计为民"、"审计维民"的理念,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审计工作,每年安排的民生审计项目占全年审计项目的30%至40%,进一步提高审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推动应城和谐社会建设。
让人民群众"学有所教"。一是对全市2009年度城镇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情况进行了审计,关注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及市级配套资金的到位、拨付情况,重点抽查了市实验初中、市实验小学,并延伸审计调查市财政局。通过审计发现,全市城镇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已基本建立,各级政府投入大幅增长,学校经费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城镇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改革让市实验初中和市实验小学惠及8715名学生,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二是开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监督,对全市危改工程资金全过程跟踪审计及工程的预决算审计。通过审计监督,全面掌握"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实施情况、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目标落实完成情况,工程资金分配、拨付以及管理、使用情况,着力揭露和查处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工程款等问题。审计结果表明,全市各级各类学校86所,校舍状况明显改善,2008年、2009年新增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涉及项目学校8所,已竣工项目学校7所,竣工面积8718平方米;长效机制校舍维修改造转校安工程,涉及项目学校12所,均已竣工,其建设面积25927平方米,为发展中小学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对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及运用情况开展审计调查和审计,通过审查、统计、座谈、走访、问卷、用"解剖麻雀"等方式方法,重点关注资金拨付、筹集、管理和使用环节,从源头开始,查深查透,资金流向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以有效缓解农民和城镇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和城镇居民利益,提高农民和城镇居民健康水平。如审计结果表明,2007至2009年度,全市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9595.31万元,已累计为参合农民补偿药费8227.34万元,惠及全市参合农民5.94万人次受益。
让人民群众"饮有所安"。对全市2006年至2009年度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资金进行了审计,重点审计项目资金的拨付与使用、工程建设与管理情况,查处并披露工程计划执行、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政策、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建议和意见,相关部门和单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问题的症结,落实整改责任,确保了人民群众的安全饮水。
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对全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重点关注廉租房制度建设、资金落实、开工建设、覆盖面、管理运行、财政专户设立和经济适用房购房分配及工程建设等情况,揭示廉租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评价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并及时从体制和机制层面提出加强廉租房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改善百姓居住环境。
让人民群众"行有所道"。对武荆高速公路应城连接线机非隔离带(绿化岛)、体育场南路道路刷黑、水泥混凝土道路及配套排水和桥涵等11个建设工程预算进行了审计,审计资金总额16400万元,审减预算造价2270万元,提出控制工程造价等10多条审计建议,推动规范了全市公路工程建设、养护秩序。
让人民群众"老有所养"。对全市2008年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等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并延伸审计调查了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累计欠费30万元以上的单位。对于部分事业单位和企业存在的欠缴保险费问题,已建议劳动部门制定清缴计划和有效措施,限期清缴。
让人民群众"乐有所处"。为确保各种公共建设项目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有游乐场所,对全市2009年度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和效益审计调查,重点查处彩票发行和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了文体和民政部门将有限的资金及时投入到公益事业。
让人民群众"捐有所值"。为确保救灾款物专款专用,对全市本级接受、安排和使用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的相关单位及部门进行了救灾资金物资跟踪审计。先后到市民政局及相关单位进行了审核,审计结果表明,对于结存款物,全市根据上级的调拨通知随时拨出;对于救灾资金物资,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要求开具收款票据,所有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未发现挤占挪用、提取手续费等情况。 (汪江生 刘洪生 左蔚)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