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合”催生农水建设“陈河样本” |
应城网 2010-12-21 |
|
|
|
|
|
应城网-孝感日报讯 应城市陈河镇创新秋冬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方式,把农田水利建设与抗灾减灾项目相结合,与现在农业基地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以期最大限度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效益。
连日来,团结垸、大湖垸改造开发现场机声轰鸣。挖掘机挥动着臂膀平整地面,卡车托运着泥土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秋冬农业综合开发景象。
“镇里这次的湖垸改造搞得太好了,以后既不担心淹水,机械耕种又方便,我们种田信心更足了!”黄下村种粮大户黄先发兴奋地说。
“三结合”催生农田水利建设样本。今年以来,陈河镇整合各类资金,以水毁修复、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和当家塘建设为重点,提高水土资源效益和抗灾减灾能力。大湖垸、团结垸农田水利建设是应城市今年秋冬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工程建成后,可做到“旱能灌、涝能排”,两垸旱涝保收面积扩大到5600亩。湖垸耕地质量、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将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
每年可增加粮食产量210万公斤,为当地四个村近5000名农民增收420余万元。
陈河镇坚持统筹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充分考虑产业基础和发展布局。围绕产业结构调整,针对重点发展的糯稻、特种水产养殖,抓工程配套建设。镇政府与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公司签订糯稻种植基地协议,实行订单生产、标准化田间管理,建起了1万亩优质糯稻种植基地;在龙赛湖、大富水沿线实行退田还湖,建设特种水产养殖带,引进通利公司投资500万元,修建集精养池、垂钓池、毛蟹池、龙虾池于一体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2000亩,减轻水患压力,防汛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实行高岗退耕,充分利用闲置的11000亩岗地,发展林果业,使全镇农业综合开发实现多元化、产业化和规模化。
针对过去自然灾害暴露出的问题实行分类,镇里成立工作专班,对每个项目实施包保。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不等不靠,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争取和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和受益者投资投劳,解决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目前,陈河镇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对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的村进行土地整理、渠道清淤,塘堰改造。全镇修复水毁工程1处,渠道清淤27.3公里,塘堰改造150口,维修泵站14座,湖乡面貌焕然一新。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