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关系民生的十大水利工程建设 |
应城党校网 2010-12-25 |
|
|
|
|
|
近年来,我市结合本地南涝北旱的市情,紧紧围绕保障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农村饮水安全等重点工作,切实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及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有利机遇,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理念,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目前,堤防整治、水库除险、泵站改造、水利灭螺、农村饮水安全等十大水利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亮点纷呈。
一、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十大水利工程建设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从2005年开始办试点,2007年正式启动,2008年全面推行,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解决了7.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2.短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目前已完成了大坝高压旋喷灌浆、充填灌浆、大坝护坡、溢洪道公路桥拆除重建等工程,正在进行东西输水闸洞身加固、溢洪道陡坡段及消力池、大坝背水坡排水沟护砌等工程的施工,已完成投资1800万元。
3.夹河沟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临时进水渠清淤、浆砌石拆除、土方开挖、预制块制作、安装、3块闸门的制作及安装,6块闸门的检修喷锌防腐工程及主机组和辅助设备的订购工作,正在进行前池圆弧翼墙和护坡重建、拦污栅桥加高、出水口新建防洪闸、主机组安装等工程建设,完成投资800万元。
4.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计划投资900万元,完成四龙河、鸭子港、燕子山等三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目前3座水库已全面开工建设,完成了工程量的50%。
5.六座小(二)型水库溢洪道扩挖工程。国家投资80万元,完成了雷大堰、碾子堰、中堰、三八、高何、石堰等6座小(二)型水库溢洪道扩挖工程,工程已接受了孝感市水利局验收。
6.杨岭末级渠道整治配套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高关灌区杨岭段2、3、4、5支渠,渔子河东干渠清淤整修,建筑物配套。计划完成土方12.6万方,整治渠道长31公里,投资508万元,目前土方工程已完成,正在配套渠系设施。
7.水利血防灭螺工程。计划投资73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17万元,主要是对汉北河南堤进行水利血防综合整治。目前,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8.“民办公助”工程。投资180万元,其中国家、省投资90万元,地方自筹90万元。主要对渔子河西干渠系进行整修配套,已完成了渠道整修9370米,配套建筑物94处,整修塘堰15口,完成土方6.6万方。去年通过了孝感市水利局的检查验收。
9.农村机泵站维修改造工程。全市拥有单机30千瓦以上固定机泵站225处、设备364台套、总装机容量48247千瓦,这些机泵站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设备老化、年久失修、效益衰减,已成为制约农民增产增收的瓶颈。2007年、2008年市政府将该工程纳入政府十件实事之中,两年共投资350万元,对47处农村机泵站进行了维修改造,这些泵站在近年来的防汛抗灾中发挥了明显的效益。
10.赛湖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目前已投资240万元,完成了引水河东西堤和灭螺河两岸堤防加高加固15公里的任务,完成土方13.5万方,配套涵闸12处。
二、加强督办,确保水利工程进展平衡
为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计划落到实处,我市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狠抓督办。
1.会议督办。及时召开有市“四大家”领导和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全市水利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全市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并实行分类指导。南部湖区突出抓好堤防整险加固、泵站更新改造、水毁工程修复等重点工程;北部丘陵突出抓好水库除险和蓄水提水工程建设。适时召开水利工程建设现场会议,交流工程建设经验。
2.专班督办。分别由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农办牵头组成三个检查督办组,巡回检查各地水利建设情况,通报工程进展,有力促进了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平衡开展。
3.通报督办。市水利工程建设指挥部每隔15天,以传真的形式,对各乡镇发布一次工程建设进度通报,加快了全市水利工程建设进度。
4.宣传督办。市水利工程建设指挥部专门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一名副部长负责的水利工程建设宣传小组,市电台、市电视台、应城网等媒体及时报道全市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和典型事例。在赛湖引水河综合治理、11座小(二)型水库溢洪道扩挖、农村机泵站维修改造等工程形成高潮时,及时在省台、省报和孝感市电台、电视台、孝感日报进行了宣传报道。
三、加大投入,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1.探索投入机制,确保水利建设资金。融资困难、投入不足是制约水利建设的瓶颈和难点。我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水利建设的有效途径,建立了中央、省、市、镇、村和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融资新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水利项目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6656万元,其中争取到国家资金4600万元,市财政投入856万元,镇村和民间资本投入1200万元。市级财政投入占上年财政收入的1.6%。2008年市级财政按人平50元配套,列支190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列支150万元,维修改造了21处农村机泵站;列支80万元,用于11处小(二)型水库溢洪道扩挖工程;列支150万元,用于市属重点泵站、涵闸常规维修和重点险段整治工程;列支215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市属重点工程补助;列支50万元,用于开挖塘堰和深沟大渠补助;列支21万元,用于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项目补助。
在争取国家投入、增加市级财政投入的同时,我市还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天鹅镇西湖村在外老板魏国华捐款28万元,整修台渠2100米;郎君镇鸭棚村争取在外老板邱火发捐款10万元,帮助该村改造一口25亩当家塘堰;杨河镇周岗村农民刘红年投资5万元,扩改当家塘堰30亩,可增加蓄水3万方;杨河镇街道社区居委会杨春庆个人投资40万元,改造大塘135亩,可增加蓄水10多万方;义和镇李集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吸纳在外老板丁明山捐资53万元(其中管材37万元,现金16万元),解决了李集村、新集村3145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2.建立工程项目责任制,确保水利建设质量。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我市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竣工验收制等工程“四制”规定,对工程所需的材料在网上招投标,及时下发《应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实施细则》,在工程规格、施工管理、竣工验收、资金管理、档案管理等环节上作出了明确规定。在每个项目工地、每个施工单位悬挂责任牌,公开行政领导、施工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名单和责任,同时,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工程监管力度,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