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市民生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
应城党校网 2010-12-25 |
|
|
|
|
|
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在开展学习实践中要努力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因此,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阶段,围绕我市民生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思考。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在奋力打造“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始终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1.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近两年,我市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共完成新建、维护和改造项目81个,建筑面积71381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2926.8万元。按照“布局合理、规划科学、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师资均衡、文化氛围浓厚”的标准化学校建设构想,拟用3至5年时间,将全市50所中小学校全部建成标准化学校。通过上级奖一点、政府拨一点、教师集一点、学校挤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263万元,维修教师用房3975平方米,建设教师“周转房”60套,面积3180平方米,改善了部分农村教师居住条件。同时,倾力资助贫困学生,确保了全市中小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2.卫生事业持续进步。先后完成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疫情直报网络等重点项目建设,提高了我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构筑了重大传染病防控的坚实屏障。同时,不断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对医疗市场管理、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劳动卫生、放射卫生等进行了依法管理和监督。2008年,全市共打击取缔非法行医行为11起,查处假冒伪劣药品、药械价值2万元。全市食品从业人员、公共卫生场所工作人员体检率达到98%以上,食品卫生监督监测覆盖率达到了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资金监督举措得力,逐步扩大了受益面,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有所缓解。
3.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截止今年4月,全市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企业1786个,与2006年相比,参保人数从不足14万人上升到现在的26.7万人,年征收各类保费从9325.45万元发展到目前的1.27亿元;2006年全市离退休人员26599人,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5566万元,今年4月,企业离退休人员发展到37781人,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7132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全市医疗保险参保单位达444个,参保人数52432人;工伤保险参保单位达192个,参保人数25281人;生育保险参保单位达154个,参保人数15305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达106390人,着力解决了国企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和弱势群体的医保实际困难。去年12月至今年3月,已组织全市5万多名参保人员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
城市低保目前已纳保5677户、14449人,去年以来,先后6次进行了临时补贴和提标,共发放临时补贴和提标经费243.5万元。农村低保已纳保6176户、13947人,在准确公正的前提下,现正在进行适度扩面。全市共建农村福利院24所,可集中供养农村“五保”对象2900多人,床位数较过去提高了3.5倍,其中9所被评为全省模范福利院和合格福利院,位居孝感第一。着力抓好了因灾倒损民房和农村危房的恢复重建工作,保证全市的倒房和损房户住有所居。
4.住房条件逐步改善。在经济适用房建设方面,春天名苑一期1.4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项目进展顺利,1-4#楼主体结构已完工,二期1.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项目已启动。在廉租房建设方面,初步完成了廉租房新建项目的规划选址、建设方案等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廉租房建设资金补贴,去年和今年初共争取国家建设补贴资金1500万元。工农路5000平方米100套廉租房项目进展顺利,预计今年8月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危旧直管公房改建廉租房工作抓紧实施,目前进香巷580平方米12套廉租房项目已完工,航运新村580平方米12套廉租房项目已开工,工农路窑湾720平方米15套廉租房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5.交通建设成效显著。武荆高速公路及连接线工程顺利开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一期土建主体工程,预计年底可以完工。重点实施了汉宜线、烟应线、随应线、八汤线等省干线路网改造,进一步改善了路容路貌。累计修建了通村公路850公里。完成了16座危桥改造任务,有效预防了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快速推进“渡口渡船平安工程”,按照“渡口达标、渡船适航、渡工适任、航行安全”的目标,对全市22处乡镇渡口实施了达标改造,让农民过“平安渡”,乘“放心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民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科学发展观以及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1.教育资源不尽合理。一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存在明显差别,优秀教师、学生流向城镇现象较严重。二是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学生择校现象突出。三是办学质量和水平离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2.医疗发展难尽人意。一是农村医疗投入仍显不足,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医护人员素质偏低。二是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还没根本解决。三是医疗机构还存在以药养医现象,公益性淡化,医患关系紧张。四是医疗骨干培植乏力,拔尖人才引进不够,学科带头人不多。
3.社会保障任务艰巨。一是城乡低保标准偏低,保障面偏窄,难以满足低保对象实际生活需求。据调查,我市城乡现有低保标准偏低,不能满足低保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保障面也偏窄,很多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还没有纳入低保范围。二是社保面扩大难,部分企业参保不积极、短期行为严重,保费征缴工作也缺乏相应的手段。三是养老保险金的抗风险能力弱。现在养老保险金大幅上调,并要求做实个人账户,因而地方财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社保基金的风险随之增大。
4.居住条件有待改善。一是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虽然通过多方筹资加快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步伐,但与我市住房困难户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老城区居住人口多、住房陈旧、规划无序、环境不优等问题较严重。有些居民区一到雨天,积水成堰,污水横流,出行困难,群众怨气大;有些居民区缺乏夜间照明设施,存在社会治安隐患,群众意见多。三是高房价给人民群众改善住房条件带来困难。有些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但又无能力购买商品房的家庭,住房问题难以解决;有些想换新房,改善居住环境的家庭也因房价高而难以如愿。
5.交通能力有待提升。一是上级筑路计划偏紧,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交通需求。市环形公路多处存在“断头路”,距省干线约300米零公里计划的多个行政村道路未硬化,部分危桥需维修。二是管理方式的转变与运输市场的变化不协调。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相对滞后,运输市场环境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三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虽然有“以奖代补”的政策支持,但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
上述问题,有些是发展中的一些客观原因导致的,具有必然性,有些是因我们工作努力不够而产生的,但不管原因如何,我们必须创新办法予以解决。
三、对策和建议
1.深入实施富民强市工程。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努力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培育和弘扬“开放、务实、创新、和谐”的精神,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实干意识和全局意识,创新发展思路,激活发展潜力,提升发展动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二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和加强平台建设,实行外向带动和激活民资并举,努力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化工产业集群;致力企业扩能改造,打造并经营好特色工业园区。三是大力推进全民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的活力;努力培育“崇尚创新、鼓励创造、支持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创大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使全社会的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四是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尽快启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运营,帮助企业多途径筹措生产发展资金,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增加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创业贷款、风险投资、信用担保等扶持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加快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五是进一步加强就业教育培训。继续深入实施“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城镇失业人员的创业素质,以培训促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奖励骨干创业,充分发挥有资金、有技术、有创业愿望的返乡人员作用,引导和鼓励他们在家乡创业,使更多群众通过创业致富。
2.扎实推进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一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加快城乡中小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和布局的调整,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开展城乡教师交流学习、优秀教师巡回教学、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活动,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良性互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争取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二是高标准普及高中教育。选好高级中学校长,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不断强化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专业发展意识、分工合作意识和研究实践意识,确保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做好名师引荐、岗位培训和教师研修等工作,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解决人员编制和落实培训经费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三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建立健全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四是着力培育创业文化。通过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文化活动形式对市民进行引导和熏陶,激发他们的创业情感,从而使他们增强“想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投身创业实践,促进富民强市。五是加快科技强市。加大教育科研投入力度和科学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加快发展医疗保障工程。一是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及重大疾病防控体系。二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机制健全、运行有效的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执法、公共卫生预警监测和信息报告体系。三是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名院、名科、名医、特色专科医院建设,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要求。建立有效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维护医患合法权益。四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全面推行市级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卫生院活动,为群众提供公平、方便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让人民群众有条件看病,看得起病,并能找好医生看病。五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加快推进惠民医院建设,实施爱心扶贫医疗救助工程,最大限度为困难群众解决后顾之忧。
4.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工程。一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适时提高参保人员的保障水平。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加快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强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二是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努力实现老有所养。三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和应退尽退机制,确保社会救助公平有效。逐步提高农村“五保”与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水平,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对低保边缘的困难群众,实施临时社会救助。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切实解决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保障问题。四是加大住房保障力度。继续实施廉租住房制度,着力解决人均住房(下转第15页)(上接第10页)面积不足14平方米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尽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继续加大城中村改造和老城区整治力度。稳步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不断提高住房建设水平和防灾能力。
5.切实加强公共服务工程。一是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加大优质水资源开发保护力度,逐步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大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二是加强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强化社区规划,合理配套社区资源,积极创新社区服务方式,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和服务,努力形成服务合力。三是加快构建核心休闲旅游圈。立足旅游资源,发挥资源优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休闲度假需求。四是构建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努力形成廉洁高效的机关作风。同时,加强金融、电力、通讯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性行业的行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