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自主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调查 |
应城党校网 2010-12-27 |
|
|
|
|
|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我党首次在重要文件中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想。就业是民生的头等大事、发展的优先目标,鼓励自主创业、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仅是历史赋予的长期任务,也是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选择,对培育就业新增长点、助推中小企业发展、优化就业结构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城市正着力加强“三大板块”建设,对三大经济板块中的创业带动就业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加快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现状分析
1.存在的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应城境内石膏、岩盐等资源丰富,素称“膏都盐海”。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形成了以资源为主的工业体系,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工矿城市。
二是发展优势。目前,应城市正在争创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已形成“三企一区”盐化工业和特色旅游、能源产业、食品加工四个重点产业,成功打造百亿元产业集群。
三是区位优势。投资1.4亿元的武荆高速应城连接线工程进展顺利,今年5月份已建成通车,将为应城市发展提供平台,使应城成为武汉城市圈内的卫星城市。
2.基本特点
全市16个镇、场、办事处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城中街道办事处、城北街道办事处等处于城市中心的办事处,即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区;第二层次是东马坊街道办事处、长江埠街道办事处、四里棚街道办事处等近郊办事处,即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第三层次是汤池镇等乡镇,即西部旅游经济区。根据调查,全市自主创业及创业带动就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创业人员的特点。创业者以男性居多,年龄大多在35至45岁之间,且学历集中于初中至高中,专科及以上比例较小。在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区的自主创业人员中,男性有211人,女性仅86人;带动就业人数中,男性有7101人,女性有5432人。其中,25至35岁的有4489人,35至45岁的有5633人,45至60岁的有2450人。而学历为小学及以下和大专及以上的分别有2346人、1956人,学历为初中至高中的则有8270人。
二是创业领域的特点。创业领域较之以往有所拓宽,从单纯的办工厂或养殖业不断向旅游业、加工业、服务业等行业延伸,创业项目覆盖一、二、三产业。2009年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4.6:41.8:33.6调整为23.9:42.2:33.9,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了0.7个百分点。随着汤池旅游经济的升温,从事餐饮、服装、农家乐等服务行业的人数逐渐增多,经济效益日益明显。2009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1043万元,增长14.7%。全市接待国内旅游100.5万人次,其中汤池温泉接待75万人次,同比增长5.1%;接待海外旅游7225人次,同比增长21.7%;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6亿元,旅游创汇381.5万美元。
三是创业产业的特点。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较快。2001年,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仅1家,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仅6家。2009年,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企业达到23家64个,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产品15个,申请专利50件;5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其中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家企业进入全省200家最具发展潜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行列,3家企业成为湖北省“成长路线图计划”重点培育后备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和产能不断扩大,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先后成长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德邦公司由原来单一偶联剂产品发展为全系列硅烷偶联剂产品,并于2009年底通过了ISO14001和OHSAS18001体系认证,目前公司占地4万平方米、总资产4500万元,产品远销欧、美、日、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四是创业方向的特点。创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循环经济初具规模。通过不断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了从过去过度依赖资源发展生产到如今以提高资源附加值为主的转变,逐步形成了多条以膏盐资源为主,向外延伸拓展的产业链条。如中盐长江盐化公司等7家盐化工企业,通过清污分流,使老卤、刷罐水等与制盐冷凝水、冷却水循环利用,达到了废水零排放,每年避免了20700吨的氯化物流失,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1.创业文化不够浓厚。应城自古就是鱼米之乡,资源丰富,多年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发展方式基本可以解决温饱,因而缺乏求生存、求发展的动力,缺乏创业激情。同时,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等、靠、要”的影响,创业者普遍缺乏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
2.创业准备不够充分。目前我市虽然引进了许多高素质人才,并涌现出了富邦、恒天等自主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但是拥有较高素质、核心技术或充裕资金的创业者不多,许多创业者在创业前并无相关经营或管理经验,对项目定位不准确,盲目开始创业,导致创业失败。城中街道办事处创业者雷木喜于2008年6月在光明街90号开了一间100平方米的日杂用品批发部,创业之初曾带动就业者4人,2009年10月,由于门面选址缺陷以及缺乏管理经验,被迫停业,导致创业失败。
3.创业环境不够宽松。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如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依规调整社保费缴费核定基数,利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鼓励困难企业通过开展在岗培训等方式稳定职工队伍等,但是在落实有关政策,规范涉企收费,依法行政,简化办事程序等方面还有待改进。以东马坊街道办事处为例,由于应城市物价及消费水平相对较高,流动人口较少,而邻县云梦在税费、用人等政策上相对优惠一些,许多人倾向于到云梦办分厂。
4.扶持力度不够大。近几年虽然出台了一些帮助自主创业人员融资和贷款的政策,并为部分创业者提供了小额贷款,但是缺乏资金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城中街道办事处自主创业人员中,靠自己融资创业的有200余人,带动就业11000余人;靠小额贷款创业的仅有86人,带动就业344人。就业和创业资源的使用质量与效率不够高,就业与创业政策支持不够,用于扶持创业的资金比较匮乏。
5.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创业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和关心。目前全市自主创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如咨询、培训、辅导、创意、策划、援助等服务机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难以满足需求,创业指导停留在浅层次。针对“打工经济”的培训较多,针对“老板经济”的培训较少,不能满足人们对创业的需求。缺乏对创业者的相关培训、项目推介及后续服务,相关部门的配套设施也没有跟进,无法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三、对策思考
1.宣传创业文化。一种文化的形成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媒体和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自主创业及创业带动就业的意义、典型和经验,大力表彰先进者,发挥创业成功者的示范作用,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同时引导部门工作人员树立“以民为本,服务创业”的理念,在全市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积极创业的浓厚氛围。
2.培育创业主体。将有创业愿望且具备创业能力的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退转业军人和农村劳动力等城乡创业对象列为创业扶持对象,一是扶持下岗职工自主创业;二是鼓励种粮农民转产创业;三是动员待业转业人员投身创业;四是引导个体私营业主二次创业;五是激励各类人才以技创业;六是感召事业有成的外出人员返乡回归创业;七是吸引有识之士投资创业。同时,降低门槛,放宽准入条件,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应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各类社会投资。
3.加强创业培训。一是从理论上引导。帮助创业者创新思维,打破传统观念,同时提高创业者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帮助其解决定位不准确、盲目创业、自身观念不正确、缺乏经验等问题。例如东马坊街道办事处的创业者张纯斌,引用外资、利用宜化双环集团等企业的废弃资源水晶砂生产水泥,销路覆盖云梦、京山等周边县市,由于该项目是环保项目,因此税收方面有极大优惠。二是从技能上培训。整合培训资源,突出培训重点,落实培训政策,对具备创业条件者开展多种创业指导,提供创业技能培训补贴,满足创业者多层次的培训需求。重点培训服务行业人才、轻纺技能人才和盐业化工方面的人才,力争培训一批适合本地企业需要、招得进、留得住的专业人才,促进劳动力在本地就业。三是建立健全市场化的培训鉴定激励机制。制定参加创业培训可优先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的规定,同时,对为本地企业提供免费职介服务的各类培训机构,按人数给予补贴;对具备创业条件者开展创业指导,提供一次性创业技能培训补贴;对下岗职工、城镇其他失业人员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凡参加了职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并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4.提供创业服务。一是建立服务机构。将创业服务纳入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市、镇、村三级服务网络,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项目推介和跟踪扶持等服务,建立创业者信息库,对其创业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及时解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二是搭建创业信息平台。根据创业者需要,广泛收集掌握用工信息和求职信息。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在网上发布用工、求职、项目等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通过创业信息平台建立创业信息发布机制,畅通创业项目信息发布渠道,实现创业者与创业项目、创业者与就业者的有效对接。三是加强专家援助。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组建创业指导专家咨询团,采取集中答疑、电话咨询等方式为创业人员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如位于应城市开发区的湖北弘锦高新产业创业园已为园区内多家企业及创业者提供项目、厂房、信息、相关培训等一系列配套服务,有效地规避了企业的风险,提高了创业者成功率。该科技园建成后可吸引40余家企业入驻,带动就业达600余人,将成为应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基地之一。
5.优化创业环境。一是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为创业者提供平等优质的服务,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检查等行为,为创业者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二是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劳动部门要做好牵头统筹协调工作,财税部门要保障创业扶持资金落实到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机构要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提供小额贷款支持。三是加大创业扶持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创业扶持资金支出的需要。汤池镇依托温泉资源,以汤池温泉、国家矿山公园、渔子河水库等项目为重点,大力进行环境整治,推进沿线景观带建设,加大房屋改造、新建房屋整治力度,加快城镇化建设,加强治安管理,在税收方面提供相应优惠,为创业者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