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三突出"打造农村福利院品牌 |
应城网 2010-12-27 |
|
|
|
|
|
应城网讯(通讯员林文昌 李开):12月24日,笔者从应城民政局获悉,近年来,该局在巩固"福星工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提高农村福利院办院供养和管理水平为重点,全方位开展福利院升级改造活动,以整改促提升,以提升促发展,大大改善了农村福利院院容院貌,有力强化了农村福利院内部管理。目前应城有一所农村福利院达到省级农村模范福利院,2所达到孝感市农村模范标准,7所达到孝感市合格农村福利院标准。
突出硬件重点,改善办院条件。2003年以前,应城市仅有10所农村福利院,集中供养五保对象521人,集中供养率低下,院容院貌差,办院质量低。从2004年起,民政局抓住"福星工程"建设和"福利院"提升活动为契机,先后将18处乡镇中小学或管理区撤并后闲置的资产全部整体转为农村福利院场所,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进行改扩建,新增资产3000多万元,新增床位1719张,入住五保1719人,使农村福利院总数达到28所,占地面积达到795亩,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可入住老人2240人,集中供养率达61.4%,愿意集中供养者"应养尽养",满足了自愿入住五保对象的需求。
突出管理重点,提升办院水平。今年,应城市以提升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了对农村福利院的内部管理。以知识建设为根本,以精细管理为目标,对全市福利院要求做到"十个必有":必有《院民原则》、《院长职责》、《服务人员岗位职责》、《学校考评制度》、《请销假制度肯干部巡查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生产经营制度》,统一上墙公开,对所有院内管理制度一律要求各院不同实际,在相应地方予以公开。统一院内日志,要求逐月做好情况记载并定期接受检查;统一着装上岗,福利院工作人员穿着工作服上岗;统一实行民主管理,各院一律通过民主选举产生院内管理委员会,下设生产服务监管组,安全卫生组,民事调解组,生产经营组。行院民自我管理,自我人员考评,五好院民评比,院内重大事项及财务收支情况定期公开上墙,接受院民和社会各介在监督。他们还统一宿舍规范,各福利院宿舍统一达到"八个一"标准:即一张床、一套铺盖、一个床头柜、一把椅子、一个暖水瓶、一套洗漱用具、一床蚊帐、一个方桌,并规范院民室内摆放秩序。统一财务收支科目,各福利院必须按照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对所有的福利院收支项目做到专人管理,项目规范,并定期公开。"八个统一" 推行以来,福利院内部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院容院貌大大改观。同时,福利院还特别注意安全方面的教育,经常性请武警消防中队到院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并与武警消防中队组成安全检查专班,对各地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消除不安全因素。同时各福利院还制定了干部巡查制度,对院民出入情况和院外来访人员进行登记,做到心中有数,防止事故发生。
突出生产重点,发展院办经济。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五保对象的保障力度,五保对象的保障金由原来的1300元提高到现在1800元,门诊救助金提高到100元。但这些经费不是基本生活费用,是一种低水平的生活保障。为此,农村福利院把发展院办经济作为福利院建设的主要内容,鼓动和支持各院办实业,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在生产经营项目上,主要是利用耕地、山场、水面等资源,搞好种养业、小酒厂、茶社、副食零售保生产项目。在院办经济的创办中,各院根据自身特色,争取管理服务人员绩效挂钩的包保责任制,鼓励吸收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院民参与各生产经营劳动小组,争取公分制、承包制的方式发放每月零用钱。各院在除每月10元的零用钱基数外,参加生产经营的成员用零用钱最多的可达30元。
目前,全市所有农村福利院都办有经济实体,院办经济耕地面积1120亩,院办经济年创纯收入突破100万元。福利院蔬菜自给率达到90%以上。肉蛋自给率达到60%以上。涌现出一批经济实力雄厚,发展势头强劲的福利院。如杨岭镇福利院生产经营基地65亩,除发展粮食外,还发展了蔬菜、苗圃等项目,办有茶坊,养猪等实体,通过发展院办经济全年可保半年不买粮,常年不买蔬菜。郎君镇白粉壁福利院是军民共建的一所别墅式福利院,院里除开展种养殖业贴补院民生活外,还注重发挥军民共建的平台,广州军区原政委杨德清非常关心家乡福利院的建设和老人生活,每年捐款3万元给福利院用于改善老人生活,随州军分区副司令员代国安每年年底慰问一次福利院老人;郎君去外经商的成功人士每到年末也回家乡慰问老人,所购买的粮油福利院三个月不需要购买,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提高了院民生活质量,提升了院民幸福指数。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