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城市城南新区建设的思考 |
应城党校网 2011-1-1 |
|
|
|
|
|
应城市经济开发区、黄滩镇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 樊 振
建设城南新区是应城市委、市政府把握历史机遇,实施“三大经济板块”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培植应城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工程。应城市经济开发区、黄滩镇在南区建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一手抓城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招商引进和项目建设,目前,各项工作开局良好,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南区建设的现状
1.总体规划及建设分区。为加快应城经济转型、打造中部高新技术板块,应城市委、市政府按照“工业新区、城市新区、和谐新区”的发展定位,从2010年起,对应城经济开发区、黄滩镇进行了新的规划。总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控制面积30平方公里,控制居住人口11万。整个规划为“一心、三轴、七区”(即综合中心,城市副中心;武荆高速连接线为南北向景观主轴,横七路和横八路为东西向景观主轴;两个生活区、四个工业园、一个物流园区)。
2.南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南区基础设施建设(“三纵七横”道路及给排水)工程在开发区、黄滩镇共占地1038亩,涉及八个村、50个组、978户,该工程自四月份开始实施,目前已完成南区总体规划,道路征地等相关工作,完成了界沟开挖、附着物及房屋拆迁调查及初步补偿方案制订,完成了BT模式建设招标,确定了第二自来水厂、变电站、居民集并点,还建公墓的选址。
3.工业项目引进与建设情况。开发区现有久大品种盐、正应饲料、恒天医药包装、康园精细化工、蒲阳路桥、骏腾发焊接、尼斯顿科技、永昌石膏化工、湖北富邦科技、湖北大观园食品、天润产业用布、恒新化工、银海棉花等16家企业在区内生产经营;有泱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美固挂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湖北飞燕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恒泰橡塑医药有限公司、湖北蒲纺进出口有限公司、湖北弘锦高新创业园等6家企业正在建设,其中湖北飞燕科技有限公司已开始试生产,湖北恒泰橡塑医药有限公司正在调试设备,这6家企业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创利税2.66亿元。汉正街辅料工业园和今年新引进的美特澳德钢材敷料、武汉锐进科技、群星明物流园等6家企业正在做建设前的准备工作,7家待建企业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4.1亿元,可创利税2.08亿元。已初步形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型材料三大主导产业。目前,开发区、黄滩镇尚未签约但已达成意向的项目主要有4个:德尔惠集团计划征地1000亩,投资5.5亿元;农机具产业园项目计划征地1000亩,投资3亿元;南玻集团计划征地1000亩,投资5亿元;隆丰药业集团计划征地60亩,投资5000万元。
二、南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湖北九省通衢,得“中”而独厚,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应城中心城区距武汉53公里,是武汉两型社会建设“1+8”城市圈的核心组团城市,随着长荆铁路、武荆高速公路的建设,现在的应城已与武汉融为一体,成为加工制造业占领中国西部地区市场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应城在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中,坚持依托武汉,积极服务武汉,主动融入武汉,充分发挥应城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按照“交通接轨、工业配套、农业入市、资源共享、旅游加盟”的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采取“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的模式,加快推进“五个一体化”(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和资源配置、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和“八同”(即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金融同城、市场同体、产业同链、科技同兴、环保同治)步伐,全面提升应城在武汉城市圈内的经济融合度,力争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走在圈内城市前列,把应城打造成武汉传统产业的转移基地、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高新技术的试验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和圈内市民的休闲娱乐基地。
三、问题分析与建议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比较复杂,能源资源供应紧张和环境压力加大等新情况、新问题日益突出,但从总体上看,随着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存在许多有利条件。
1.关于投入问题。南区建设指挥部计划采取“政府投、部门争、市场筹、城投融、土地转、BT建、民间拍”等手段加快南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南区原2.85平方公里园区通过政府投、城投融等措施基本建成“二纵五横”道路骨架,武荆高速连接线也已通车运行。南区“三纵七横”道路及排水工程采用“BT”模式建设,已由湖北加泰房地产公司竞得,投入1.3亿元。自来水二厂选地已确定,投入由自来水公司承担。220KV变电站选在桂桥村,投入由电力公司承担。南区建设资金缺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南区拆迁和特种附着物补偿急需500万元;二是还建地块的供水、排水、电力、道路等配套建设资金。此外,整个南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面还不宽,投入建设的进度还不快,建议政府举全市之力,加大有效投入。
2.关于土地利用及规划问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制定,但由于需报市人大和省政府批准,因而,总体规划修编还未完成,控制详细性规划正在进行之中。目前,有关道路、给排水规划已通过专业评审,正在进一步完善。由于征地要依法报孝感和省批准,审批程序较多,批次用地手续办理程序更加复杂,因而进展缓慢,这将直接影响后续工作开展和工程进展,也会对项目落户带来影响。建议市政府成立督办专班,特事特办,提高工作效率。
3.关于建设中的一些现实问题。目前建设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征地中由于田亩权属纠纷、征地标准不一致、村级补偿资金不同步、特种附着物补偿未出台以及房屋和坟墓搬迁安置中产生的问题。二是道路、水系破坏需要恢复的问题;三是施工环境和现场协调难的问题。应成立工作专班,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统一资金发放程序,统一问题解决口径,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生活出路问题,同时统筹兼顾,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圆满解决道路、水系破坏和施工环境协调问题。
4.关于村民集并居住的问题。村民集并规划选址于西一路以西、横七路以北,占地200亩,市规划局正在制定具体还建设计方案,开发区、黄滩镇现已进行动员和调查摸底,制定了拆迁补偿的初步方案。目前,村民反映集并居住会造成一些不便(例如与自家农田相隔太远、家族分开居住不习惯等问题),由于群众思想一时难以转变,工作难做,拆迁工作遇到阻力。下一步,开发区、黄滩镇要尽可能研究出台合理的拆迁方案,并开始做群众工作,规划局要尽快确定还建房建设方案,同时政府拔付还建地征地款,以便迅速启动村民集并区域的征地、平整场地、水、电、路配套建设等,有效开展还建安置工作。
5.关于区镇合一后体制和机制创新的问题。在体制创新方面,开发区、黄滩镇合并后已整合干部资源,设立了党政综合办公室、建设管理办公室、招商引进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农村农业办公室、社区管理办公室等六大办公室,并正式开始运作,取得了前移服务窗口、增强服务效能的初步成效。
6.关于下一步招商引进的问题。开发区、黄滩镇必须坚持招大引强的原则,凸显产业支撑,在催生产业集群上寻求新突破。一是在招商方向上,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武汉等重点区域,围绕“大项目、大老板、大品牌”,招大商,引强商;二是在项目准入上,把项目对税收的贡献率、对就业的促进率、对相关产业的拉动力和环境的承受力作为项目落户条件,提高准入门槛;三是在招商思路上,重点实施产业链招商、专业园区招商、地域园中园招商;四是在方式方法上,对外灵活运用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以商引商、代理招商;对内实行全员抓信息,大员上头阵,专班负总责,有功兑重奖,提高招商引进实效,力求尽快形成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医药、新型材料四大产业集群。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