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英: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扎根 |
应城网 2011-1-4 |
|
|
|
|
|
近日,一个“泥医生”的故事传遍荆楚大地——他两度被中国卫生协会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出席全国优秀医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他乐善好施、救死扶伤的事迹被编入《世界好医生》一书。他就是应城市田店镇店坡村卫生所所长、共产党员、复转军人陈金英(《人民网》 2010年11月1日)。
行医30多年来,陈金英上门服务达7000多人次,没收过一次手续费,免费治疗、捐助达1万多元。陈金英一直钻研“土方子”,用来对付慢性病、常见病。他摸索出10多种治疗办法,只要几角钱就能治好小孩腹泻等一些农村常见病。与一些大医院动辄几十元、多则上百元的医疗费相比,陈金英的收费微乎其微。陈金英说,用最少的钱让群众治好病比什么都好。他就是这样一个“医疗行善”的践行者。
陈金英心系群众,把病人当亲人,把病情当命令,面对患者的求助,他总是随叫随到,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泥医生”。村卫生所的条件并不好,待遇也不高,而且经常披星戴月出诊,以致多次摸黑夜行时被摔伤。但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无怨无悔。他一心为民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拥护,群众高票选举他任村支部书记。因为群众看病难,他又主动辞去村书记的职务回到卫生所工作。随着陈金英年岁渐高,子女毕业在大城市工作安家后接他去居住,他说他是一个党员,要留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常年“走读”,在工作中“只当联络员,不当办事员”,“无事不找群众,遇事回避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仅限于“蜻蜓点水”、“救急应景”。这种远离群众的飘浮作风不仅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违背了党的宗旨,而且危害了党的事业发展。
无数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植根基层、植根于群众,党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陈金英用他救死扶伤、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和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崇高精神,给转型时期的浮躁社会“注入了一剂镇定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学习他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扎根。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