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春:服务“三农”的有心人――记应城市陈河邮政支局局长、共产党员李国春 |
应城网 2011-2-16 |
|
|
|
|
|
应城网讯(特约记者骆林肇)新年伊始,在邮政系统的“争先创优,服务三农”活动中,应城市陈河镇邮政支局的干部职工实践了“大年三十不歇业,正月初一开门红”的新举措,存款刷新了历史,储户人人满意。对于取得的成绩,该局员工们都谦虚地说,这都是我们李局长以身示范的结果。
33岁的李国春不仅丰富力强,而且还有17年工作经验。因此,他对三农服务有理想、有抱负,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地踏遍了膏都的南北东西,为应城的农村、农业和农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94年,16岁的李国春顶班到郎君镇当了一名乡村邮递员。年轻的他不负领导与家人的重托,时刻把农农的事挂在心上。重要的信件、邮包和汇款单他都亲自送到户。所以有不少农村人都把他当知心朋友。天热时请他歇歇脚,喝一杯凉开水;三九严寒请他进屋烤烤火,暖和暖和。三年的投递工作,李国春的邮车几乎跑遍了郎君镇的所有角落,并与乡亲们结果下了不解之缘。农民经常托他捎信、存钱、代购商品;他也多次帮打谷的农家抢雨、帮困难户修房屋,给五保老人干家务,干部和群众有口皆碑。
由于勤学苦练,工作出色,1998年李国春走上了领导岗位,不久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个敢想干敢挑重担的优秀国家干部。他象拓荒都一样,随时听从国家的调遣。
汤池镇是国家的重点旅游开发区,各行各业都在抢抓机遇搞建设,邮政部门岂能落后?2008年初,市局一纸调令把正在化工镇上班的李局长调到了汤池支局。不看不知情,一看傻了眼!原来那里的职员办公跟过去打游击一样。今天这里,明天那里。吃饭没食堂,就连生活用水也得自找。然而,李局长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共产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于是,他一边带头工作,一边联系能长时间租用的房子并在住处盖起了小食堂,还专门打了一口水井,基本上稳定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谁知两年未满,新的调令又下达了。
陈河邮局的干部职工大多是工作经验的老同志,他们原本就有双休日不关门,全日制服务、全员上岗的好作风,但由于地处背街,加之房子窄小,邮政储蓄与邮件收发同室办公,人多时拥挤嘈杂,影响工作不说,对储户的安全保密也存在隐患。陈河是个农业大镇,常年有很多人外出务工经商,每月从四面八方寄来的包裹汇单源源不断。用发展的眼光看,要想全心全意服务三农,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现有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向农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去年10月,李局长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在生意兴隆、人流密集的中街租了一栋两层四间的房屋 ,楼上住人,楼下办公,光装修费就花了40多万元。如今的营业厅宽敞明亮,10多个服务窗口一顺摆开,邮政储蓄、个人理财、邮件收发、综合服务、三农服务,一应俱全,农民办事方便快捷,办完事还可以坐下休息一会,喝杯开茶凉水。
腊月酬宾,该局免费向储户赠送新春联3000多副。虽然花钱不多,但情真意切。为了回报社会,腊月最后的三天,许多农民都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了邮政银行。人手忙不过来,熟悉业务的李局长就亲自当班。采访快结果的时候,李国春半开玩笑地说:“贡献谈不上………我个人只不过是服务三农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而已。
是呀,共产党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啊!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