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马坊办事处倾力构筑工业化与城市化互促共荣美好蓝图 |
应城网 2011-2-24 |
|
|
|
|
|
应城网2月22日讯(记者郑蕾 特约记者程国辉) 应城市东马坊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转变发展观念,注重民生促和谐,精心谋划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工作,取得了相互促进、互促共荣的良好成效。新型工业化助推城市化建设,为新一年工作打下了务实发展的坚强“后盾”。
新春过后,新开发建设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佳苑小区已全面完工;湖北集萃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康园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相继开工。这标志着应城市东马坊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进入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科学发展的实质性新阶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让城市更靓丽。”应城市东马坊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拓满怀激情地表示,实现市委、市政府确立的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发展目标,东马坊将紧紧围绕“构建循环经济示范区、城乡统筹先行区、文明和谐幸福区”(三大战略),推动思想解放、转变发展方式、负重拼搏,创新作为,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近年来,东马坊办事处大力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引导企业创新技术,苦练内功,转型发展。东诚有机硅公司投资700多万元新上尾气回收设备,实施氢气、氯气等废弃物循环利用。
湖北亿立铜业公司研制开发铜箔产品,填补省内空白,产能翻番,形成了亿元生产规模,经营一直红红火火。
在内挖潜力的同时,该处巧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应城麻辣鲜厂是东马坊街道办事处引进的一家知名品牌企业,2005年落户东城工业园。办事处为其提供“保姆式”服务,架设专用电线,增强了其投资的信心,先后投资近亿元实施三次扩张,年产值由1000多万元提高到2亿元以上。
近年来,共有15家企业落户东城工业园,东城工业园的占地面积(也)由2.5平方公里扩展到5.5平方公里。预计到2012年,东城工业园占地面积将达到8平方公里。
城市化建设推动工业化发展。东马坊是应城市三大组团城市之一,为了提高城市化建设水平,增强城市载体功能,东马坊办事处还多方筹措资金,先后共投资8000多万元,修编完善了东马坊城市建设第二部总体规划,兴建东诚大道,硬化东马坊路,刷黑滕西路,铺设主干道彩色地板砖8000多平方米,维修改造环处路,形成了七纵八横的城区路网骨架;改造水管网设施,扩建自来水厂,日供水量由原2万吨提高到8万吨;兴建35千伏变电站一座,城市对经济建设的载体功能不断提高。
同时,东马坊办事处还对城区临街的600多间房屋实行造型包装,加强城区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工作,增强了现代城市气息。城市化建设水平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目前,应城市东马坊办事处已形成以盐业化工为主体,以精细化工、调味品产业为两翼与硅材产业、金属制造、建材装饰、塑玻包装竞相发展的格局。
按照“建中国味谷,造创业新城,奋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思路,创新务实,攻坚克难,东马坊办事处2010年实现财政收入50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42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1%、增加651元。交通部部长李盛霖、省委书记李鸿忠、代省长王国生等领导,相继到东马坊视察指导,并给予充分肯定。
回顾2010年取得的辉煌成绩,展望2011年各项工作,应城市东马坊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拓心潮澎湃,信心满怀。他表示,全年工作,将从3个方面定位、发力、提速、迈进。
坚持工业立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立足武汉城市圈,面向沿海地区,大招商、招大商,加强与韩国膳府集团、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发展壮大食品调味品产业;大力培育引进产业(链)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项目,做大盐业化工、硅材产业、金属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力争“十二五”期间东城工业园产值过100亿元、税收过亿元。
坚持城乡统筹,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按照“城区南移、工业西进”的路径,推进新一轮城市建设,完善配套东城工业园基础设施,抓好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建成集商业、休闲、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居住、社区服务于一体的标志性城区——东方商城,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共兴共荣,把东马坊建成[连接大武汉、影响云(梦)、汉(川)、安(陆)的]应城副中心城市。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生活现代化。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扎实办好味谷大道建设,城区下水道和人行布砖改造工程,主干道亮化工程、曹(庙)——(郑)夏垸水利综合治理工程,城乡安全饮水工程等实事,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责任编辑 冯辉)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