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狠抓"两夏"作物田管力促苗情转化升级 |
应城网 2011-2-26 |
|
|
|
|
|
应城网讯:去年11月份以来,我市降雨量比历年平均偏少6成以上,全市农作物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冬旱;开春后由于气温偏高和降雨偏少,又出现了春旱;冬春连旱造成部分小麦分蘖不足、次生根减少,油菜叶片大量发黄和死苗,马铃薯出苗困难等现象;小麦和油菜一、二类苗面积比重比历年同期少近5个百分点。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对"两夏"作物夺高产极为不利。为此,市农业局迅速行动,组织人力、物力,深入田间地头,狠抓当前"两夏"作物田管工作。
广泛动员,及早行动。2月10日起,该局就采取送科技下乡、开展科技赶集、印发科技资料、开办《农业科技大讲堂》等多种方式,传授技术要点,宣传技术措施,发动农民群众尽早投入到春季田间管理。同时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20名,采取分片包干、蹲点指导、进村入户等形式,动员农民及早下田抓抗旱,指导农民抓苗情升级。
分类指导,科学田管。目前,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期,油菜还在现蕾抽苔。该局根据苗情长势,组织人员对于墒情差、苗势弱的麦田,结合抗旱进行了施肥,促早发快长;对没有追施分蘖肥的麦田,重施了返青肥,力争提高分蘖成穗率;对播种早、播量大、长势偏旺的麦田,进行了化控促壮,防止倒伏。油菜田组织人员补施了提苗肥和苔肥,适时喷施了速效硼肥。对部分直播麦田、油菜田进行了化学除草,避免杂草争光争水争肥。
清挖"三沟",防止渍害。立春后雨日雨量将逐渐增多,对前期沟厢标准不高的田块,该局派出技术专班及时组织农民疏通沟渠、清理沟厢、抬厢沥水,防范渍涝灾害,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对目前沟渠不配套的田块,发动和组织群众利用有利时间,进行开挖和疏通,做到排灌畅通。
严密监测,防控病虫。病虫防控是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该局加强监测预警,加大监测力度,力争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根据今年特殊气候条件和病虫发生特点,提早做了农药和药械准备;针对病虫发生趋势,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尽可能提高防控效率;是大力推进统防统治,积极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截至目前,全市春管工作已累计投入劳力10.8万人次,资金1000多万元,农机械100多台套,对小麦、油菜等田间作物进行沟厢升级6.5万亩,抗旱放水4.2万亩,追施拔节肥、苔肥440多吨,中耕和化学除草12.2万亩次,施用保持药剂8.5万亩次。农技部门开展技术培训8场次,培训2000多人,发放培训资料5000份;印发《应城市2011年小麦油菜病虫发生趋势》1500份;科技赶集2次,发放田管资料2万多份,农药500包;还就春季田管在市电台和电视台开办《农业科技大讲堂》二期。各项田管措施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两夏"作物苗势的转化升级;据我局2月23日调查,全市小麦一、二类苗面积比重为27.8%和44.9%,分别比今年元月份增加0.2个和0.4个百分点;油菜一、二类苗面积比重为28.2%和45.7%,分别今年元月份增加0.3个和0.5个百分点。"两夏"作物苗势的转化升级为农民今年夏季作物增产打下了坚实基础。(杨文献)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