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文明:现代科技传播——记应城市关工委老专家严文明 |
应城网 2011-3-9 |
|
|
|
|
|
孝感日报记者肖青松 通讯员李海林 肖娜
作为农村科普工作的老兵,严文明在应城市科协工作时就跑遍了应城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对农村青年发家致富的愿望,他深有体会。退休后,他接受了应城市关工委的聘请,担任“现代科技传播员”, 为青年农民讲解最新科技信息。
“党和人民培养了我,回报社会,特别是回馈下一代,生活才会有意义。”严文明说。对青年农民的求助,不论多远,严文明都是应约而至。近的地方他骑自行车,远的地方搭班车,车费都是自掏腰包。每年他都要给近百户青年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近几年,他自费给贫困青年农民购书上百册。
2009年夏天,田店镇梨园基地出现了大面积俗称“胡子病”的病虫害,果农听说打对硫磷(俗称“1605”)可以治好。谁知药打了以后不但病没治好,叶子反而纷纷脱落,基地青年焦急地找到了严文明,经过实地观察,严文明发现,所谓“胡子”是真菌长出的锈子器,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引起落叶落果。在严文明的帮助下,基地青年就地取材,用15%的粉绣灵喷洒。三天后,“胡子病”治好了。基地当年的产量保住了。
葡萄基地和茶叶基地,经常出现严文明忙碌的身影。在严文明的支持下,应城葡萄园的品种都更新了,并且都采用新的种植模式——大棚种植,果农的收入增加了。对茶叶基地,严文明提出对老茶园复垦复壮,新茶园多施有机肥、培养树势的种植模式。在管理上,他提倡“有机管理模式”,禁止使用违禁有毒农药,尤其在冬季严禁使用高残毒“甲胺磷”封园;同时提倡鲜叶清洗后,再制茶。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基地茶叶种植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青年农民陈红杰、曹连元、严上伢等一个个都成了科技致富能手。
为了更好地为青年服务,严文明仍坚持学习。除了向书本请教外,他还常和青年农民一起探讨,共同学习。“年轻人脑子活,观念新,值得我学习。”他常这样告诫自己。
严文明深知,要帮助青年农民致富,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于是,他向应城市关工委和科协关工委建议,发挥市直各学会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请他们出山。2009年,应城市现代科技传播员工作队成立,龚乘风、万远根、李银苟、赵德威、陈重明、金淑英、蔡如贞、熊长久等老专家也加盟工作队。工作队公布了成员联系方式,农民随时可向他们咨询。
每逢节假日、双休日,严文明就带领老专家,跑农村,到田头,传播农业科技。根据青年农民实际需要,老专家们开展林、果、菜、茶和畜牧兽医等培训。农民普遍反映,专家讲的课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老专家们还与应城市科协等部门一道,将科普资料汇编成册,送到从事农副产业的青年农民手中。仅在2010年,他们就办墙报6次,辅导讲座8次,印发科普资料上千册,开展科技展3次,很受农村青年欢迎。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而今,已古稀之年的严文明,放弃了颐养天年之福,仍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青年农民都说:“科协的老严,是我们的贴心人。”“只要身体能承受,头脑清醒,愿意沿着‘关心下一代’工作这条大路一直走下去,无怨无悔。”严文明说。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