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两年培养五万较高素质劳动者 |
湖北日报 2004-4-2 |
|
|
|
|
|
    应城市汤池镇青年农民杨幺清在广州洗水厂打工多年,凭出体力赚点辛苦钱。春节过后,他一头扎进了应城市农民技术学校学习家电维修技术。他说:“眼下大城市企业产业升级,出憨力气无立足之地了。”
应城农民技术学校常年聘请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和农村能工巧匠,开办家电维修、电工制冷、电脑、缝纫等10多个专业技能培训。大批“洗脚上田”的农民用握惯锄头的手翻开课本,接受技术培训。到3月下旬,全市农村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有11.3万人,年打工收入5.69亿元。去年,该市被农业部授予富余劳动力转移试点示范县市。
近两年来,应城市发现不少外出务工农民在贡献自己黄金岁月的劳动能力之后,最终回到农村,并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反复迁徙。市委书记何霞江说:“没有技能人外出只能出体力,算是一种盲流。深层次做好农村劳力转移,让农民变市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素质入手。”
从2002年开始,应城市10多所农民技术学校为民工跻身“蓝领阶层”提供知识储备和技能保障。两年累计向城镇新兴产业和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输送熟练技工和具备较高素质劳动者5万人。其中有200多人跨出国门到日本、美国、新加坡、约旦工作。
一批农民脱下农装着工装,摇身一变成为城里人,在沈阳、西安、岳阳等大中城市扎堆形成13个专业批发市场和专业一条街。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