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岭镇推进全省新农村试点镇建设 创生态特色强镇 |
应城网 2011-3-12 |
|
|
|
|
|
应城网讯(特约记者程国辉)“盖高楼、住洋房、看有线电视、饮自来水、走马路、开门店……如今,咱农民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小日子是越过越甜!”3月10日,应城市杨岭镇潘集村党支部书记孙保元望着村休闲活动场所上完备的健身设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孙保元说,先前的潘集村,臭水沟、死荷塘,满目仓痍,通过近两年的建设,填塘补路,一座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娱乐场所;街头破房全部焕然一新,门面都整体划一,建成新居,安装18盏太阳能路灯,6个自然湾的通组公路全部通到家门口,群众也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走进应城杨岭镇潘集村,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村民集并商品住宅楼已经基本竣工,村民活动中心设施一应俱全,饮水工程和排灌设施也以接近尾声,李河、王场两个村的土地整理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是该镇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全力推进新农村试点镇建设的实力之举。
作为全省88个新农村建设村之一,应城杨岭镇经过几年发展,八汤路沿线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走廊已经初具雏形。杨岭镇潘集村是八汤公路观光旅游走廊的一个重点村,这个村结合村情,先后开工建设了道路亮化、村民新区、村级绿化等10个新农村建设项目。
杨岭镇将新农村建设和西部旅游经济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工作稳步推进,在去年建设八汤路沿线6个试点村的基础上,今年向全镇推开,重点实施棉田、赵畈、吴集、明光等村的环境整治和生产发展。
如今,正在建设的潘集新农村安家工程,该项目第一期规划拟兴建住房60套,投资400万元。目前已建成38套,每套在120至150平方米之间。该工程起点高、标准高,新区内还专门修建了休闲广场,场内健身器材齐全。
该镇通过狠抓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土地平整升级改造工程,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部项目投资,改造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目前,八(角碑)汤(池)路沿线8万亩土地整治工程全部完工受益,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荫、路成行,道路晴雨通车,渠道全部硬化,过去的低产田变成了能用机械操作,旱涝保收的高产良田,农民们个个竖起大拇指翘首称赞镇政府办了一件民心工程。
在继续抓好以石膏矿为主老企业的同时,杨岭镇委、镇政府一般人运筹帷幄,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势利导,大力发展新企业。湖北瑞琪粮食有限公司是该镇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一家大型粮食加工企业。该公司投资800万元,年产大米4万吨,其产品全部销售到大型制酒企业。该公司狠抓节能减排,注重循环利用,借废为保,将生产后的谷壳、花生壳、棉杆等废弃物进行深加工,制作而成的稻壳“芯棒”节能环保,是锅炉不可多得的再生燃料。药材水蛭养殖基地,是一家以养殖水蛭(旱蚂蟥)为主的基地。据介绍,每亩地可创纯利近2万元,目前已建精养基地70亩,预计明年初可大面积受益。
为彻底解决农村饮用水难的问题,杨岭镇还在该市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成了3个自来水厂,全镇29个行政建制村,现在所有村的农民都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农家书屋”知识飘香。该镇的“农”字号回归企业——湖北瑞琪粮食有限公司“农家书屋”现有藏书上千册,而且内容广泛。为了满足农民对文化技术的需要和致富信息的渴求,该镇还结合地域实际,共办起了20多个“农家书屋”。 总投资150万元的镇卫生院门诊大楼建设现已投入运营,为解决农民看病难提供了便利条件。投资130万元的镇街道改造工程让人眼前一亮,夕日破败不堪的老街不见了,街道居民无不拍手称快。
国家矿山公园是应城旅游产业的一个重点项目,杨岭镇团山村地处项目选址的重点区域。对此,这个镇组成了工作专班,全力服务项目。
今年,杨岭镇将在发展旅游经济上,重点服务好总投资80亿元、首期投资10亿元的应城国家矿山公园风景区项目建设,重点做好土地征用、农户的安置补偿等基础性工作,确保国家矿山公园项目顺利开工实施。同时,他们还将围绕国家矿山公园项目,发展配套农家乐和农业生态养殖,重点依托杨岭特色山水资源发展小龙虾、香椿、紫甘薯等特色农业的旅游产业,努力把杨岭打造成集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型镇。(责任编审 冯辉)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