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荆铁路“叫板”汉宜高速 |
湖北日报 2004-4-8 |
|
|
|
|
|
西线客运面临洗牌
4月18日,汉口火车站将开通直达宜昌的旅客列车,经由刚开通运营的长荆铁路(由应城的长江埠到荆门),全程只需5小时10分钟,比现在快4小时20分钟,仅比同线路的豪华大巴慢不到一个小时。
而目前,从武汉到宜昌的西线客运,被公路牢牢地把持着。八年前在公铁大战中败下阵的“汉宜列车”卷土重来,铁路能重新夺回失去的市场吗?公路客运又将如何接招?
水陆空各领风骚
自水陆空参与客运市场至今,武汉到宜昌的西线客运便没有平静过,水路、公路、铁路之间的客运竞争可谓“惨烈”。
解放初期,从武汉经长江上宜昌、重庆,下南京、上海的班船便开通。此后,长江客运一直独领风骚。至1986年,长江客流攀至历史最高峰:武汉客运港年发送旅客就达286万人次,平均每天送客7800多人。
据武汉客运港负责人介绍,长江客运繁荣时期,从每天中午11时到晚上10时,发往宜昌方向的客船密度,一天最多有10艘,始发客船就达6艘。尽管到宜昌要花费近30个小时,但因陆地交通不便,长江客运一直“独霸西线”。
随着318国道修建通车,汉丹铁路贯通营运,汽车和火车开始陆续“西进”。走318国道从武汉到宜昌,汽车需10-12个小时;由武昌开往宜昌的旅游列车“三峡号”,绕经襄樊也需12个小时,但均比长江客轮快了18个小时。凭借时间优势,公路和铁路渐渐地甩开长江水运。其间,尽管长江客船也通过更新船型、增大功率等来提速,但十分明显地,长江客运从“老大”的位子上跌下来了,此后再也止不住“江河日下”的颓势。
随着高速公路的贯通,水路的命运也降临到了铁路身上。
1995年10月,汉宜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乘坐汽车从武汉西行,3个小时到沙市、荆州,4个半小时到宜昌。
1996年6月,因客源太少,曾被武汉铁路分局引以为豪的首列旅游列车———武昌至宜昌的“三峡”号被迫停开。
2000年前后,航空也杀人西线客运。武汉到沙市、宜昌的航班开通,票价与豪华大巴相当。
2003年4月,运营了半个多世纪的武汉至沙市、宜昌、重庆等地的长江客船全部停航,长江客船彻底退出西线普通客运市场。
目前,虽然从宜昌始发往广州、上海的两趟列车经过武汉,但因耗时8-10个小时,来汉客流寥寥无几。武汉飞往宜昌的航班,旅客也寥寥可数,西线客运已成了公路的天下。
“黄金线路”成“鸡肋”?
从1995年10月汉宜高速公路通车直至2002年前后,从武汉到荆州、宜昌的西线公路客运市场,一直被业内称为“黄金客运线”———在湖北,客车档次最高、客源最多、利润空间最大。
汉宜高速公路一通车,1996年,湖北捷龙、汉光、宏基岁安等武汉三大品牌客运企业,均依托这条高速公路相继组建。这三大企业,分别开通沙市、荆州、荆门、宜昌等班线,并靠此发家。
因穿过我省经济较发达的江汉平原,沿线有荆州古城、三峡风景区等旅游资源,西线高速客运一开通,便形成了以旅游、商务和学生客流为主的稳定客源。西线班车几乎常年保持七成以上的实载率,赢利空间高达30%,并集中了省内最豪华的中高档客车,被业内人士称为“黄金客运线”。
然而,近两年来,随着客运市场完全放开,众多营运车辆一拥而上,运力远大于运量,致使这条“黄金客运线”在艰难地保本经营。
据武汉市运管处最新统计:从武汉到宜昌的客车日均发班次360个,日提供座位数超过1.1万个,日均发送旅客4500人左右,实载率不到40%。而省客集团负责人介绍,该线的保本实载率为37%。
昔日赢利空间高达30%的“黄金客运线”,如今却在艰难地保本经营。省客集团一人士甚至戏谑:昔日“黄金客运线”几乎沦落为“鸡肋”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武汉市交委一人士称,武汉到宜昌的客运市场历来竞争激烈,但自从汉宜高速开通以来,公路客运就独霸了西线,竞争仅是公路客运“内战”。
“汉宜列车”卷土重来
4月18日,汉口开往宜昌的旅客列车将开通。在停开近八年之后,武汉始发宜昌的西进列车“卷土重来”。
这一次,铁路会重新挑起西线客运大战,从公路客运虎口夺食吗?
据长荆铁路公司总经理黄平介绍,经长荆铁路从汉口开往宜昌的列车,全程为360公里,按时速80公里计算,包括中途上下旅客的时间,只需5个多小时。这样,武汉人乘坐火车到宜昌,可以实现“早出晚归”。因沿线尚未修通高速公路,京山、钟祥、荆门等地到武汉的乘客,以及从武汉前往钟祥显陵的游客,可以乘坐快捷的火车了。
同时,比起公路客运,铁路可节省1/3的票价。此外,列车还具有车厢活动空间较大,开行时受雨、雾、雪等恶劣气候影响相对较小等优点。以近期每日开行两趟客车的密度,西进铁路便具备了与公路“面对面”抢客源的条件。
火车尚未开通,公路已明显感到压力。“汉口到宜昌火车的开通,肯定会冲击西线客运市场,西线公路班次将会相应
压缩。”省客集团总经理庄宝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但他称,公路客运的优势依然存在,即密集发班、随到随走,就近下车、“门到门”运输和具有豪华大巴的舒适性,这些足以与铁路抗衡。
“比起汽车,大运量、票价低是铁路的优势。”长荆铁路一人士分析说。以先期开通两趟火车、每趟火车挂8节旅客车厢计算,铁路每日可提供2000个座位,相当于增加50台“沃尔沃”豪华大巴。此外,低廉的票价将是铁路取胜的“法宝”。以宜昌为例,中、高档客车的票价分别在70元、120元左右;而火车普通座位和卧铺票价,分别在30元和70元左右,空调列车票价在50元和100元左右。低价火车票势必会吸引大批乘客,而汽车票价的降价空间已经有限。
此外,铁路还觅得一个客运契机。从本月开始,汉宜高速公路开始大修,预计工期超过一年。而路面的分段大修,尤其是夏秋高温季节,正逢铺沥青的施工高峰期,势必会影响行车速度。这样,原本汽车比火车快不到1小时的时间优势将缩小,不少旅客将被“赶”上火车。而旅客一旦接受了火车的“物美价廉”,公路便会流失一批固定旅客。
公路客运悄悄“接招”
“西线客运市场将面临一次重新大‘洗牌’。”省客集团一人士这样预测。目前,汉宜线除了省客、捷龙、宏基岁安和汉光高速等四大客运企业外,尚有近10家小型单位和数目众多的个体车辆营运,而它们基本上采取“平时小亏、过节赚钱”的战术。为了抢夺客源,雇“兔子”拉客、恶性杀价等时有发生。铁路参与竞争后,西线运力因此大增,客源分流难以避免,公路客运压力将因此陡增。这样,抗风险能力较小的个体、小型客运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强强联合将成为趋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应对铁路竞争,公路客运暗暗开始动作:我省最大的公路客运企业———省客集团正在酝酿对策:整合湖北捷龙、宏基岁安和汉光高速等三个控股公司的西线客运资源,拟建一支新的“西线舰队”。一为避免内耗,牢牢“把持”西线公路客运市场,二来直接对抗铁路的冲击。
而以经营高速客运为主的湖北捷龙集团,已新组建了一个京珠高速运输公司,专门经营武汉至济南、郑州、长沙、岳阳、深圳等京珠班线,悄然实施客运战略大转移,打造一条新的“黄金客运线”。
(《财富金刊》独家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背景]
公铁大战全线“交火”
目前,在武汉客运市场上,铁路、公路之间的客运大战已全线“交火”。其中,在东线和西北线上,两者打成了平手。
在东线,武黄高速与武九铁路“并肩”而行,公铁之战旗鼓相当。从武昌到黄石,汽车每10分钟发一班;凭借低廉的票价,武昌站每日开通两趟“城际列车”,两个小时到黄石。
在西北线,汉丹线与316国道平行,武昌、汉口站每日开行3趟“城际列车”到襄樊,全程3个小时。坐汽车虽耗时5个小时,但凭借每半小时一班的发班密度,汽车并不处于火车下风。而在南、北方向,京珠高速与京广铁路也在“贴身肉搏”。
据长荆铁路总体设计、铁四院工程师王瑞圆介绍,长荆铁路通客车,完善了我省“一横两竖”的铁路网布局,在中西部地区形成新的交通格局:即北有汉丹铁路、中有长荆铁路、南有汉宜高速公路。新的交通格局影响客运格局,客运格局形成竞争,并最终形成乘客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省发改委交通运输处副处长张广斌称,公铁客运大战是发展综合运输时必然出现的局面。铁路的特点是大运量、长距离、低票价,而高速公路的特点是密集发班和“门到门”运输。两者竞争的结果,是一方通过提速等率先打破僵局,另一方再发展后重新形成新的格局。最终,乘客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