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建局创新城市综合管理 着力打造宜居文明新城 |
应城网 2011-3-17 |
|
|
|
|
|
应城网讯(特约记者程国辉 记者杨耀东)应城市城乡建设局将抢抓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项目,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城镇的集聚功能,努力推进全市城镇化发展,为实现“十二五”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为打造“三基地一示范县市”作出突出贡献。
去年以来,应城市按照“老区抓改造,南区抓建设,新区抓骨架”的工作思路,投入4.49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区面积超过1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7%。城市通行能力大幅提升。
完成了30万平方米的道路刷黑工程,硬化道路32万平方米;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完成了大智路等道路下水道建设86公里,采取BOT方式建设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加大排水管网疏通力度,维修改造城区4座泵站,城区渍水现象得到缓解。成功开通6路公汽,实施自来水水厂扩建工程,供水能力由5万吨扩展到10万吨,改造城市供水管网,城市居民供水普及率达98%以上。
城市环境面貌日新月异。加大环卫设备的投入力度,建设了西十过渡性垃圾处理场,新建改造垃圾中转站3座,公厕16座,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40%以上。对市人民公园、杨家台休闲区等处的绿化景点进行了改造建设,人均绿化面积12平方米,建筑节能成效显著,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多方争取资金,建设2.92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和3.9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
“镇村清洁工程”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我市连续五届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连续四届夺取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连续两届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2011年,应城市城乡建设局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亿元;城市道路清扫保洁率达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设计阶段达到95%以上,施工阶段达到85%以上;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5%以上,水质合格率达95%以上;建设工程无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工程事故负伤率控制在1‰以内。
按照“服务城南新区建设、服务老城区改造、服务市民生活”的总体原则,应城市城乡建设局将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方面,认真办好五件实事。实施城南大道向西延伸,广场大道、长荆大道东段、东大街等道路改造刷黑等道路建设任务,进一步提升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完成光辉垃圾处理场工程建设。实施武荆高速应城连接线景观绿地建设、烟应公路(民营经济园)、体育场南路、长荆大道等道路绿化建设,新增绿地30.8万平方米。实施第二水厂建设,汉宜大道南侧、长荆大道、广场大道西侧等处供水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区供水质量。实施汉宜大道两侧、白杨村等处下水道配套建设,保障城区排水畅通。
围绕全年预期目标和总体工作要求,该局今年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中心城区、小城镇、中心村“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突出抓好重点镇、特色镇、宜居村创建工作,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镇经济科学发展。创新城市综合管理。积极创新和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和办法,不断完善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管理机制。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为工作载体和抓手,努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11年,市政府坚持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建设理念,安排1.5亿多元、32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我们将勇于担当、精心组织、规范程序、严格监管、优质高效完成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任务。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和转变机关作风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三个能力”建设,培养和建设一支创新服务、真抓实干、争创一流业绩的建设队伍。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