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12作家联袂出版《蒲阳文丛》10辑 |
应城网 2011-4-8 |
|
|
|
|
|
应城网讯(特约记者程国辉)“朱木森,老骥伏枥,笔耕不辍;曹柏青,钟情文艺,上下求索;南飞,痴迷新诗,愈挫愈奋;金丽萍,坚韧不拔,甘为人梯……”4月7日,记者有幸在应城市文联品读到刚刚出版发行,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蒲阳文丛》丛书10辑。
据悉,《蒲阳文丛》由应城市文体新局、市作协和《蒲阳花》杂志社联袂选编的丛书,共10部文学作品。该丛书收录有12位作者近年来撰写的诗歌、散文、散文诗、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访谈录等各种体裁的美文,以洋洋大观的气派,展示了该市文学创作的魅力与风采,给人以沉甸甸的丰收愉悦。
作家金丽萍的中篇小说、人物访谈和朗诵诗也在不经意中展示出一位多才文人的身姿。诗人李汉超推出的雅致小说、散文和文学评论,亦如他成熟的诗行,“把朴素人生弄得诗意弥漫;以梦为马,雨夜一灯为谁点亮。”
诗人南飞的诗作总饱蘸着应城平畴沃野晶莹的甘霖,挥一挥便散发出浓郁的泥土芳香。张颢的作品如其人一样清纯隽永,犹如风飘雨潇中的红樱绿蕉。曾晓娥写小说如同写意人生,在邂逅和永恒之间,作者总能把故事演绎得淡定、光明。
蔡茂以苦恋水乡成就诗名,多少儿时的记忆,“把渔乡的生活染得火红。”史金发的“燕语呢喃”,则在山水行吟中感悟人生,如紫燕一样“随云苦旅系金秋”。叶香美喜欢狐媚,以此“涂鸦我的欢笑和悲喜”,铺陈的全是美好憧憬。
李佳剑作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长期坚持写作,体现了应城文学创作者锲而不舍的精神追求。李玲、陈艳平以其涌动的创作灵感,奉献出对生活、对事业的一片爱心。
这套丛书中一些凸显历史沧桑的作品,让人触手可以感知应城地域文明的厚重。有的文章别具意匠,景物事理意象大度,于行走中散落简约而不失深邃的意蕴,是存留人文笔墨的作品,也是丛书的亮点。该丛书文学体裁和语言姿态林林总总,代表了该市作者驾驭文字,认知社会,言情达意的功力和学养。其中,有诗歌作品见于《诗刊》《词刊》等刊物、长篇叙事诗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篇小说在著名文学期刊上发表、散文登上省级品牌文艺副刊、一些小说和散文诗入选热门刊物和文丛。
近几年,以《蒲阳花》为主体的文学阵地得到长足发展,蒲阳文化、膏盐文化的文学创作推陈出新,佳作纷呈,文学新人层出不穷。收入丛书的作品,特质独具,风格鲜明。不少作者采撷生活的匠心,表达情感的文采和描绘未来的染色既立意高远,又缤纷鲜明,各个专集都不乏掩卷难忘的精良之作。
应城市作协引领着本土作家、诗人勤奋耕耘,创作出近万篇文学作品,涌现出诗人南飞、曲艺作家吴厚雄等一大批在国内享有盛誉的文学工作者。先后出版了由该作协会员共同撰稿的应城旅游资源丛书《应城名胜》和《汤池故事》等。此外,作协会员夏华元出版了长达二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我们一起走过》,退休教师周义杰出版了三十六万字的长篇小说《伏虎台》及网络小说《堂嫂》,欣凭、蔡茂出版了散文诗集《梦回家园》,残疾女青年田子君出版诗集《轮椅上的诗行》等。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