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全力提升五保老人幸福指数 |
孝感日报 2011-4-8 |
|
|
|
|
|
特约记者丁艳红 杨耀东 通讯员贾旭东
“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撒热血写春秋……”“好!”3月29日,一曲《智取威虎山》选段让五保老人们看得兴致勃勃,连声叫好。 这是应城市开展“送文艺进福利院”活动的一个场景。
从3月开始,应城市民政局与相关部门一道,开展消防、卫生、文化、科技、婚姻服务“五进”福利院活动,树立社会尊老的良好风尚,让老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随着国家养老福利政策不断出台和完善,应城23所农村福利院五保老人在满足吃、穿、住等基本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生活有了进一步要求。市民政局拓展工作思路,在五保供养工作中大力倡导精神养老,不断提高五保老人的幸福指数。 他们高度重视福利院安全管理和老人医疗健康,邀请消防官兵到福利院开展安全隐患大检查,讲解火灾防范技能,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杨岭镇福利院郑孝英院长说:“通过消防员讲解,我学会了用灭火器,知道了电线起火不能用水浇,老人冬天取暖最好用暖水袋,现在照顾老人我更仔细。”
五保老人大多年老体弱,如何保证他们身体健康?应城积极帮助五保老人参加新农合,对每人落实300元门诊补助金,对患大病者还实行医疗费兜底保障。主动与卫生、医保部门联系,定期请医务人员走进福利院开展饮食卫生防疫,为五保老人检查身体,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针对老人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关爱心理健康。
应城积极争创省级“福星工程”,让老人从精神上过得开心。郎君镇白粉壁福利院等增设了球类、棋牌类活动场地和器材,经常联系文体部门到福利院开展慰问演出,开展心连心、手牵手联欢活动。今年来通过“送文艺进福利院活动”,应城市楚剧团演员为每个福利院送上一台戏曲,广电局为农村福利院老人捐赠了1000台收音机、200套棋牌和4台电脑,丰富五保老人的文化生活,也让五保老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现在社会真是好,无后国家来养老,穿得暖来吃得饱,还有戏班子门前闹”,五保老人骆冬生的打油诗道出了老人们的心声。
“李爹爹,你昨晚咳得厉害吗,发烧了吗?”一大早,四里棚福利院的护理人员胡友元就到杨发生老人的房间关切地问。
结合五保老人各自的特点和不同需求,应城各福利院重在情字上下功夫,实行亲情化护理,人性化服务,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特殊护理,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城北办事处福利院五保老人卢腊伢双目失明、卢想明轻微智障,工作人员将他们安排住在一起,让他们出行、起居饮食上相互帮助,增进了两位老人的感情。对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五保老人,工作人员为他们洗脸、梳头、洗衣、喂饭、喂水、喂药。郎君镇福利院工作人员祁桂芝被五保老人亲切叫做“好闺女”。对在生活中产生感情、欲结“秦晋之好”的老人,民政局派出婚姻登记员到福利院,依法给他们办理婚姻登记手续。据统计,每年都有3—5对老人结伴共享黄昏之恋的甜蜜。
应城以“五进福利院”活动为契机,以发展院办经济为载体,聘请农技人员为福利院送种养殖业图书,向五保老人传授三产业种养殖技术,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福利院将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编排成养猪、养鱼、种菜等生产小组,五保老人耕种自己的“责任地”,感受到劳动收获的喜悦,体味到自食其力的成果。白粉壁福利院院长杨生来深有感触地说:“提高五保老人的幸福指数,还要让他们老有所为,在精神上获得满足。”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