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水情深——应城“三万”活动综述 |
应城网 2011-4-24 |
|
|
|
|
|
应城网讯:四月的蒲城,绿意盎然。由进村干部栽下的5000多棵意杨已长出一片新绿。3月5日,应城市2000多名市直机关干部组成101个工作组,自带行李走进415个村11.6万个农家小院,吃住在农家,扑下身子访民情,结合职能办实事。
到4月21日,各工作组进村(社区)347个,入户调查104958家,走访群众218279人,撰写民情日记12000多篇,为农民办实事1500多件。
“五到位”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为保证活动有序开展,应城做到人员全部到位、服务举措到位、政策宣传到位、民情民意搜集到位、问题解决到位。
3月5日,工作组进村入户,迅速进入角色,开展访谈,了解情况,群众反映的一批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切实利益问题,都被记入《民情日记》,制订出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帮扶计划,力所能及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现场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创造条件解决。
应城市“四大家”领导带头深入农家走访民情,与困难群众交朋友。市委书记朱高文多次到杨岭镇祝敦村、汤池镇洪河村、舒景村与群众座谈,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市长徐长水到城北办事处白杨村,就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问题,与村干部座谈,走访农户,了解群众需求,帮助解决困难,并与群众一起参加植树劳动。
市直各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市交通局工作组到村里了解情况后,当即拍板解决汤池四安村的道路、路灯、绿化等问题。市委组织部在所驻村住了2个晚上,召开了4个村支部书记会,并着手制订阵地建设、兴办项目、村湾绿化等工作方案。市农业局下村后制订阳光工程培训计划,
开展送种子和培训良种良法活动。市人社局通过初步调查走访,拿出了百名党员联系百户困难群众的帮扶方案……
一场干群齐参与,合力促发展的进村入户活动,在蒲城大地温情上演。
件件实事凸显为民情怀
群众衡量干部,就是看干部的作风实不实,是不是真正在为群众操真心办实事。为农村办实事、解难事,给广大农民群众操真心,成为这次进村入户干部的“必修课”。
101个工作组通过座谈、走访、调查摸底等形式,共收集关乎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医、上学、务工等农民最迫切解决的问题2000多件。他们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小事做起,从贴心的事做起,从关乎长远的事做起,把实事办到了农民心坎上。 田店镇叶鹏村退伍老军人廖伯峰1985年退伍后,由于遗失了退伍证,导致政府给予退伍军人的一些待遇都无法享受。市妇联驻村干部当即与市人武部联系,迅速为其补办了《退伍证》。廖伯峰老人接到退伍证的那一刻,激动地说:“没想到驻村干部会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你们把工作真正做到了群众的需要上。”
市农业开发办负责人带领工作组来到汤池镇罗王村、方集村访民情。在和村干部、群众座谈中,得知罗王村120千瓦变压器被损毁,当即和厂家联系,拿出资金订购新的变压器,帮助罗王村解了800多亩田地抗旱燃眉之急。 走访中得知,在三合镇进入魏大村的入口处,有一个300头养猪场,粪便、污水四处横流,臭不可闻,附近居民苦不堪言。市委组织部工作组及时与市农村能源管理办公室联系,为魏大村新建一座50立方米沼气池。目前已完成土方挖掘和砌池工作,一个月后建成后可解决猪场的能源及附近20户居民的用火问题。
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干部忙碌的身影;在农村、在社区,件件实事,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身边。目前,市直101个工作组累计到位帮扶资金174万元。全市56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共捐资金168300元。该市杨岭镇伍份村年近八旬的村民李望炳动情地说:“改革开放前我们经常看到干部下乡,30年后,又看到干部像以前走亲戚一样家家到、户户跑,和我们吃住在一起,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真是想都没敢想。”
如今,应城驻村入户干部普遍感到,“千百万”活动的开展,让干部群众的距离更近了。
“三实招”构建长效机制
如何切实做到把干部的脚印“印”在农家,真正取信于民?应城总结出三条长效机制。
领导结“穷亲”。该市明确每名市领导联系一个贫困户,每月不少于2次到联系点调研走访,结对期间至少解决2至3个具体问题。同时定期召开“四大家”领导联席会,集中听取各联系点民情民意的收集,并在市委《督办通报》上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翁晔与长江办事处上房村困难老党员陈火松结“穷亲”后,他不仅定期上门看望慰问,还帮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使这位老党员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和党的关怀。
“双百”结对子。应城组织100名市直机关干部与贫困农户结对帮扶,100名市直机关党员与农村困难党员结对帮扶,通过帮学、帮资金、帮点子,具体帮助贫困户、贫困党员解决3-5件实际问题。
城乡聚合力。应城把15个与乡镇工作联系较紧的市直单位,分别与全市15个乡镇结成“联系对子”,具体帮助乡镇解决实际困难。为帮助全市妇儿维权,应城整合社会资源,将市妇联作为市综治维稳中心成员单位,3月中旬,全市16个乡镇妇儿维权服务中心已全部进入综治维稳中心,全市387个村和27个社区都成立了妇儿维权服务站,建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妇联维权网络。(记者 郑毅 丁艳红 杨耀东)(责任编辑 冯辉)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