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针舞出七彩人生——孝感市劳动模范应城市中医医院医生刘应阶 |
孝感广播网 2004-5-4 |
|
|
|
|
|
应城电台消息:     针灸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传承中医事业,中医造福百姓,是应城市中医医院青年医生、康复科主任刘应阶毕生的追求。他继承和发扬针灸诊疗技术,把应城市中医院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科室发展成为享誉市内外的特色专科,用自己的青春和根根银针在中医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舞出了七彩的人生。 记者在应城市中医医院采访时,恰好碰到孝感市卫生部门对这个医院的骨科和康复科进行实地考察,看这两个科室是否具备孝感市重点特色专科的条件。回想起当初创建康复科的点点滴滴,应城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创始人——刘应阶感慨万千。     现年41岁的刘应阶是湖北中医学院针灸系首届毕业生。1988年,他放弃留在武汉工作的机会回到应城,到中医院针灸理疗科从事针灸专业。当时针灸科由于设备差、创利少,是一个备受冷落的小科室。一些好心的同学和朋友都劝他早日改行,可刘应阶不愿轻易放弃自己苦读了五年的针灸专业。他深信:传统的针灸既然能走向世界,就更能在本土站稳脚跟。他更坚信“事在人为”的道理。 刘应阶医生在1994年担任针灸科主任后,建议医院将“针灸理疗科”和“按摩科”合并组建成康复医学科。随着科室环境的逐步改善、新型理疗设备的增加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慕名而来的患者逐渐增多,康复科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刘应阶医生坚持开展的“穴位敷贴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十六年来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康复科科室新购置了“中药薰蒸治疗床”等治疗设备,开设“内病外治专科”和 “老年关怀病房”,科室的年业务流水由原来的几万元增加到去年的100多万元,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可喜局面。     “真诚善待患者,踏实对待工作”是刘应阶医生的行为准则。他对患者热情和蔼,对工作认真负责。由于他良好的医德及精湛的医术,每日找他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很多患者来自边远的农村及周边县市,他们吃完早饭搭车进城看病时已经接近中午,所以往往在中午下班时病人还很多。刘应阶总是坚持做到耐心细致地把所有的患者看完才下班。有时患者实在太多了,他就在医院食堂匆匆吃一碗盒饭,再接着坐诊。有几次科室搞专家会诊,由于患者太多,外地患者看完病后耽误了回家的车,看到这种情形,刘应阶医生就把病人安排到科室的病房,免费为他们提供住宿,还到食堂为他们买来热气腾腾的饭菜。    “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是刘应阶医生的一贯作风。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就是替病人排忧解难的一个真实体现。很多患者由于经济条件差和无人照料等原因,不能来医院接受康复治疗,只要患者有需要,他总是爽快地答应。因为在刘应阶医生的心里,患者的需要就是医生的行动。针灸出诊有一个特点就是“非一日之功”,它讲究疗程,不是十天半月就能了结的事。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季,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刘应阶医生总是手提药箱穿行在大街小巷,奔波于医院及患者之间。十六年来,他出诊的患者达二百多人次。     正是刘应阶医生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因此为科室赢得了患者的信任,赢得了同行的尊重及社会的赞誉。近年来,他被选拔为“应城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任应城市第六届政协委员;获“应城市和孝感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