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民生教育反哺农村 |
应城网 2011-4-27 |
|
|
|
|
|
--应城市教育局大力开展“三万”活动
应城网讯(特约记者 陈军)踏着乡间小道,走进村舍民房,宣传政策、倾听民声、送温暖、办实事……三月以来,应城市教育局在 “三万”活动中,落实“三个全覆盖”,深入农村调查走访,收集群众建议61条,慰问困难群众40多户,维修水渠9000多米,投入资金10多万元,为当地群众兴办实事,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受赞誉。
全员上阵访民情
"我们局驻点的杨河镇星火村、磨盘村、柏树村、巡检村合起来有1098户,仅凭工作组5位同志,想真正走访到位难度大,我们只有全员上阵,才能搞好访贫问苦活动。"了解到要走访的群众户数多、居住较为分散,市教育局局长龙晖迅速作出了全员上阵访民情的决定。
4月18日,市教育局在家的5名班子成员、各股室站负责人一行25人,分成4个组,深入4个驻点村进行走访,向群众发送征求意见表,进行问卷调查。
"老人家,您觉得国家现在政策怎么样啊?您们现在最担心的是什么啊?最盼望、最关注的又是什么啊?您们对我们工作组、对政府有哪些要求和建议啊?"每到一村,走访的干部都要对群众进行全面调查、询问、解答、记载。
"教育局的干部挨家挨户走访,问得过细,还给我们发了'连心卡',工作确实搞得扎实!"磨盘村的吴书记逢人便夸教育局工作队和走访的干部们。
一个多月来,市教育局以局领导班子走访、工作组走访、干部全员走访三种形式,深入驻点村所有农户家中,宣讲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法律法规,发送工作"连心卡"1500多张,收集群众带有共性的议建61条,建立困难群众档案124份。
出钱献策办实事
"您们都是好心人,感谢您们!感谢教育局!"
"不用谢,像你家这样的特殊情况,全社会都应该关心,我们不仅要慰问你,还要向社会多呼吁,争取社会多方来资助你,帮你家度过难关!" 4月18日,市教育局局长龙晖来到星火村韩爱平家,为她送上慰问金1000元。
38岁的韩爱平,身体不好,一年上头不断药,12岁的独生女韩梅患尿毒症,需要换肾,一家人全靠长年在外打工的丈夫。
今年三月以来,市教育局了解到驻点的四个村像韩爱平这样的特困家庭有40多户。为了帮扶这些困难群众,市教育局在局机关干部、市直学校教师中筹得爱心捐款53400元,按每户500到1000元标准,对特困家庭群众逐一上门慰问。
办实事不仅是要慰问困难群众,更重要的是要对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要真抓实干、迅速办理。
市教育局驻点的星火村、柏树村、巡检村、磨盘村9000多米的硬化水渠年久失修,不是漫水、就是漏水;星火村200多亩水田,因没有小水渠一直无法顺利灌溉;磨盘村500多亩农田,因没有水闸,饱受洪涝灾害。这些问题困扰了当地群众好多年,因为没有资金,一直无法解决,得知情况后,市教育局迅速拿出方案,投入资金10多万元,分期分批展开了各项工程建设。
建立机制促发展
"您们是工作组,我希望您们莫要今天来了,明天拍屁股走!希望您们能够真正扎根,帮我们办实事、谋发展!"真诚质朴的语言,道出了群众的真心话,更触动了市教育局"三万"活动工作队员的心。
"群众对我们的期望很高,我们工作组一定要让他们把平时不敢讲的话讲出来,无处说的话说出来,与他们建立长期的联谊帮扶机制,帮他们找门路、找出路、找发财路。"市教育局"三万"活动工作组组长陈炳清对驻点的干部们提出了共同的要求。
为了建立联谊帮扶机制,市教育局工作组5名成员进行了深入调研,对驻点村各个年龄层的群众进行分析,摸清阻碍他们发展的"瓶颈",确立了帮扶计划:村干部是关键,一些村干部缺乏谋大发展的思想,得过且过混日子,工作组打算从思想上开导他们,帮他们树立干事成事的理想,引导他们学习,为他们传递信息;留守妇女是主体,她们成了主要劳动力,机械操作让劳动集中又省时省力,她们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却往往主要用于打麻将,工作组打算帮她们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利用空闲时间搞经济创收;留守老人、小孩更需要关注,他们终年孤独相伴,需要从心理、情感上给予关爱,工作组打算帮他们添置书籍,进一步完善农村书屋,适当时候联系送戏下乡,并以村小组为单位帮助成立志愿者应急小分队,以应对老人、小孩遇到的困难事件、突发事件。
"为了促进驻点村的发展,我们接下来要组织村干部到新农村示范村参观学习,利用中职学校便利条件将四个村的剩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同时对村里的妇女们进行宣传教育,把她们引到健康的文娱生活和特色技能培训上来,以此带来家庭经济与村集体经济的共同发展!"谈到今后打算,市教育局"三万"工作组组长陈炳清这样欣慰说道。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教育本是民生工程, "三万"是一次反哺农村的机会,相信应城教育局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一定会带来驻点村新一轮的大发展。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