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元苟:“两栖”村官的故事--追记优秀共产党员祁元苟 |
应城网 2011-5-7 |
|
|
|
|
|
应城网特约记者陈世锋 通讯员彭雅芬
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他只知道默默无闻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实践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曾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他身兼长江埠街道办事处环卫所长,祁墩村党支部书记,因过度劳累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光荣殉职
这是一个真实,令人感动,悲壮的故事,发生在2011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十六。这一天是一个不幸的日子。月半刚过,一个人民群众公认的好人倒下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称职的两栖村官祁元苟同志再也没有站起来。
这一天,他起得非常早,六点刚过他就敲响了村主任祁新华家里的门,叫他赶到村办公室商量工作。随后他又急急忙忙赶到村副主任祁玉清的家里,叫他赶到村委会开会。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他们三人齐聚在村委会办公室,简单商量有关工作后,祁元苟同他们一道到村里查看地形串家走户征求村民意见,现场勘察村安全饮水管网走势线路设计方案。在村里转了一个多小时,全村自来水管网布局在祁元苟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他们三个人基本上达成了一致的意见。统一思想后各自回家吃早饭,正在吃饭时,祁元苟家里的电话响了,他连忙去接电话,是街道环卫所一名职工打来的请假电话,他二话没说,同意了这名职工三天的假期。他的岗位谁来顶替呢?不加思索,只有自己亲自上了。吃完早饭,祁元苟又匆匆忙忙赶到街道环卫所,自己亲自驾驶农用车拖垃圾。拖了几车后,他开着车又来到农行对面的垃圾坑清运垃圾,当环卫工人一锹一锹的把垃圾铲到车厢时,祁元苟又惦念着村里饮水工程购买塑料管道的费用问题,他利用点滴空闲时间,见缝插针到农行办理存贷业务思考着将已到期的3万多元钱取出来作为村里安全饮水工程的垫付资金,办完了业务,他还没有迈出农行的大门,突然两眼一黑,瘫倒在地上,他再也无力爬起来了。
这一天,身兼两职--应城市长江埠街道办事处环卫所所长,祁墩村党支部书记祁元苟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累死在工作岗位上。
环卫所长
祁所长走了,走得十分突然。"这几个月来,在工作中,在我的脑海里。总是难以忘怀。"同他共事多年的职工周爱芝深情的说着,"祁所长是个好人,是个闲不住的人,一年365天扑在工作上,爱岗敬业,做事为人实实在在,他的一举一动深深的感染着我们环卫工人。" 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他总是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长江埠街道办事处的大街小巷留有他深深的脚印。早晨他自己经常开着洒水车满街跑,洒完水后,他又连忙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哪里最脏,环境最差,祁所长就出现在哪里,直到把那里的卫生死角清理干净他才离开;扫街道,清理公厕和垃圾池,掏下水道,污水沟他总是一马当先,不怕脏,不怕累,带领环卫工人干得兴致勃勃。长江埠街道办事处城管站站长樊志斌回忆着,环卫工作是个脏活苦力活一些人不愿干,一些人干不了。待遇差,工资低,一线职工今年才调到600元一个月,祁所长他自己每月工资只有570元,其余职工每月不到400元。工作量大,每天起早摸黑,3至4趟清扫街道雷打不动。日处理清运垃圾达20车。在工作上,祁元苟同志无话可说。是党和人民信得过的好干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掌管的环卫所,20多年来的账目清清白白,没有一张酒店餐馆的报销条据。他作风清正廉明,干净做事,诚实为人,在长江埠街道办事处传为佳话。身为环卫所长,从不损公肥私。有时为了公事,工作忙误了餐,少则十几元,多则近百元,他总是自己掏腰包,在长江埠街道上,时常看到他和三﹑四名环卫工人一起在树荫下吃盒饭。
长江埠环卫所现有职工42人,其中在职职工29人,退休11人,病休2人。职工工资和日常支出全靠地方财力和收起企事业单位部门,个体工商户的环卫费维持。环卫所每年的费用几乎为零。为了工作正常运转和节省开支,只要是他自己能做的事,祁所长他总是自己解决,从不加重单位的负担。据环卫所职工祁某反映,单位上的洒水车和运垃圾的农用车的某个轴承零件出现故障。只要不超过一百元,他总是自己掏钱到汽配专卖店购买。然后将其修好又投入使用。环卫所没有板车清扫垃圾,他买来木材自己做。每年下来可为单位节省三﹑五千元的费用。十几年来累计共为单位节省开支10多万元。长江埠出租司机易新明同志说,祁元苟所长吃苦耐劳,善于钻研学习,是个多面手。他会木工,懂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会修理,会治烫伤,家中办有榨油厂,家庭经济状况还可以。他为人清正廉洁,不贪小便宜。在街上我经常看到他趴在汽车底部紧螺帽﹑上轴承﹑搞修理﹑补轮胎。他与环卫工人打成一片,赢得了环卫工人和人民群众的拥戴。
祁元苟高尚的品德,爱岗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感召着人们。尽管环卫工作待遇低,条件环境差,但他坚守岗位整整25年,义无反顾的带领环卫所的全体同仁默默无闻地奋斗在环卫事业上,为改善长江埠小城镇的环境状况耗尽了最后的心力。
支部书记
应城市长江埠街道办事处祁墩村紧邻长江埠城区,地域狭小,人口集中。两个自然弯,四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1065人。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心涣散,2008年以前的几年里,该村没有支部书记,通过村民海选三番五次选不出适合的人担任村书记。因此村里的一些工作基本上处于停滞的局面。经街道党工委反复的考察,多次协商,走访村民,征求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在组织推荐村民认可的前提下,2008年5月,祁元苟在危难之间担任该村支部书记。
祁元苟身上的担子重了,他身兼多职,整天忙个不停,不是在街道环卫所处理公事,就是在村里为集体为村民做事。我们祁墩村的村民都信任他,他为人行的正,站得直。祁墩村70多岁的老人祁绍文动情地说,祁元苟担任村支书的两年半,他带领村委会的一班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打开了祁墩村的工作局面,把祁墩村治理得井井有条,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确实是个好支书。 祁墩村村民祁早香说:"祁元苟50年12月生,刚满60周岁,才领了两个月的养老保险,他本应该退休在家享福的,因过度劳累倒下了,他走了,我十分痛心……"说着。她的眼眶湿润了。
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祁元苟凭借他的人格魅力,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到处"化缘"寻找援助。跑孝感,到武汉,找组织,找领导,找部门找私营业主和企业老板资助支援村里的公益事业。为村里筹措物资,资金折合人民币30多万元。在武汉宿15元的地下旅店,啃馒头,吃方便面,生活清苦简单。祁书记说,我们出差不能大手大脚,乱花集体的钱,现在是打基础创业的阶段,要 过苦日子。把村里治理好了,村民才拥护我们,不然的话,村民们要骂我们的赶我们下台。跟着他一起出差的村主任祁新华说,他带着我们吃了一些苦,但我们觉得心里是甜的。现在村里有了一些变化,村民们反映较好,祁墩村在外面的形象也树立起来,这些祁元苟书记功不可没啊!
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在祁元苟为首的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的努力工作下,祁墩村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祁墩村盖了一处多功能的党员群众活动中心,修了一条长500余米,宽4米的水泥路解决了村民种田出行难问题;改造硬化了1200多米长的农用灌溉渠,解决了村民抗旱排涝需求;新修了通村断头路;安装了通湾照明路灯6盏;启动村安全饮水工程。在祁墩村走走看看,眼前的这些变化着实令人欣慰。"祁元苟书记走了,我们非常悲伤,祁墩村的人民群众都非常地怀念他,他的言行激励着我们努力工作。"祁墩村副主任祁玉清说。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