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源于创新—应城市联社推行“三竞两选”改革侧记 |
农村新报 2003-3-31 |
|
|
|
|
|
自与农行分家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城市农村信用社存款一度大幅下调,保付陷入困境。到2000年5月底,全市存款余额下降到56581万元,特别是城区的几个信用社,摊子大、网点散,业务经营几近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应城市联社领导大胆实行“三竞两选”的机构改革,促使信用社各项业务走上了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首先,他们对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打破了“铁饭碗”,砸烂了“铁交椅”;对工资制度实行绩效挂钩,拉开了工资分配档次,彻底解决了“正式工玩、合同工看、临时工干”的局面,将各项目标任务量化考核到位、到网点、到人;并通过双考、待岗、买断等形式,对多余人员进行精简。
针对该市城区信用业务发展缓慢的现状,联社提出了在城区信用社实行“三竞两选”的构想。2000年12月31日,城区网点第一次进行“三竞两选”的竞标活动。13个储蓄网点当年存款净增780万元,超计划50万元,扭转了存款连年下滑的不利局面,稳住了阵脚。
2001年12月31日,城区信用社进行第二次“三竞两选”活动。13个网点的竞标标的为1750万元,实际完成4085万元,占全年存款计划的475%。
两年的改革实践,“三竞两选”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作风得到了明显地转变。许多职工改变了过去等客上门,守店式的经营方式,自觉地走出店门开展优质服务。二是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责任感增强了。信用社的管理由原来主任一人操心变为职工人人操心。三是业务经营明显改善,实现了存款大幅增长,信用社的形象和信誉得到了迅速回升。据统计,至去年末,该市联社筹资部存款余额达到了22136万元,剔除农村基金会股金兑付等因素,两年存款累计净增4370万元。
2002年12月31日,城区信用社又进行了第三次“三竞两选”活动。使筹资部2003年1至2月份存款净增了1969万元,13个网点个个完成了月度工作任务,全市二月底组织资金比年初净增5686万元,完成全年计划任务70%。去年,为了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市联社开始对全市53个储蓄网点的存款任务统一实行月底考核的管理办法,此举极大地增强了网点负责人的责任感。城区改革的成功,给他们极大的启迪:岗位竞聘、“绩效挂钩”是调动全员积极性的最为根本的手段。
为了巩固和扩大改革创新的成果,他们对“三竞两选”工作和“绩效挂钩”考核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并向全市农村信用社推广。改革两年来,
该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突破8亿大关,达到80433.8万元,净增23852.8万元,彻底改变了存款增幅缓慢的局面。同时,禁止了高息吸储等违规行为,组织资金的成本也大幅降低,使信用社走出了经营的低谷。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