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城北挖死角排险抗旱显成效 |
应城网 2011-6-4 |
|
|
|
|
|
应城网讯(通讯员王茂屹)截止6月2日下午5时,应城市城北街道办事处处、村两级投入抗旱资金近100万元,通过“引、提、放、调”多方措施,调运灌溉水量达到1000余万方,全处28000余亩中稻插秧率达到80﹪以上,抗旱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谨遵旱情就是命令。5月6日,城北街道办事处从京山市高关中型水库成功引水,全处进入抗旱三级紧急状态。全处干部高度重视当前严重旱情,把一切工作重心转移到抗旱救灾上来。40余名驻村干部全部下到36个村,走村入户访民情、摸旱情,坚持“全处一盘棋,团结抗大旱”,超前谋划、提早协调,本着先人畜引水、后农业用水、再工业用水的轻重顺序原则,先远端后近处、先终端再首端的调水理念,科学调度抗旱水源,同时及时汇报工作进度,主动总结好的工作经验、好的抗旱方法,做好群众抗旱宣传引导工作。该处防汛抗旱指挥部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制度,派驻专人,轮流值班,收集汇总抗旱信息,及时上报市防办,第一时间报告抗旱紧急突发事件。
全力抗击旱情死角。通过摸底了解,该处付岗、孙堰、聂坡等丘陵村,地势偏高,抗旱难度较大,抗旱死角田地达到近2000亩。处防汛抗旱指挥部高度重视,接通自来水管道尽全力努力保证人畜饮水安全,同时鼓励“无水可用”区域农户学习采用旱田撒播种植中稻,既可以保证不误农时,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努力实现“长旱不绝产、大旱少减产”的目标。
争分夺秒排除险情。城北高关水库灌渠五支渠线路长,灌溉李咀、宋坡、陡河等十个村,灌溉区域涉及近万亩农田,是该处抗旱的主动脉。但是由于该渠道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年久失修,多处渠道老化严重,已有近十年时间没有启用,加上二十余天的满负荷运作,出现了两次垮塌险情。险情事关旱情,险情关系大局。5月17日凌晨1时左右,高关五支渠九龙口险段出现倒堤险情。该处领导高度重视,多方筹措投入资金近5万元,加班作业3天时间积极抢修,成功化解该处险情,于21日上午恢复高关渠道五支渠放水灌溉。5月25日上午6时左右,高关渠道五支渠团山渡槽出水口出现突然垮塌险情,垮塌长度达到3余米,所幸无人员伤亡事故发生。险情再次出现后,该处抗旱指挥部全力以赴,第一时间向该市防办报告,迅速采取应急补救措施,并组建工作专班,派住专人跟踪督办抢修工作,尽最大努力抢修渡槽,争取早日通水恢复灌溉。5月26日上午开始抢建工作,动用2台挖掘机轮流作业,开挖清理垮塌部位堆积杂物,夯筑搭建渡槽槽墩4个,调运10节水泥管道两排并行密封垒建延伸至出水口渠道内侧2米,单节水泥管道长2米直径80厘米,同时在管道两边修建30厘米厚高度于渠道等高的挡水墙,以防流水倒灌。经过3天时间抢修成功,于30日下午2时该灌渠恢复正常,以0.8m3∕秒进行放水灌溉,灌区万余亩农田抗旱保中稻插播得以保障。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