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文调研我市宣传文化工作 |
应城网 2011-6-11 |
|
|
|
|
|
应城网6月10日讯(记者李华):10日上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高文在调研我市宣传文化工作时强调,全市宣传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做到思想再解放、思路再开放、举措再创新,推动我市宣传文化事业再上新台阶。
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刘高刚,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邹巧琳一同调研。
朱高文一行首先来到市蒲阳膏雕工艺厂,看望了省民间艺术大师、应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伍柏林,详细了解我市膏雕文化和膏雕的制作流程。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伍柏林共设计制造出工艺膏雕产品400余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美国、日本、欧洲、港澳台地区。朱高文指出,在注重雕工的同时,还要注重膏雕产品的包装和设计。要注重策划,对产品进行适当的宣传和推介,实现从产品到商品、从商品到品牌的跨越,让应城膏雕成为更具有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体现膏盐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土特产。
随后,朱高文一行来到应城市文化体育公园项目建设指挥部,详细了解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即将兴建的文化体育公园是集体育比赛、全民健身、业余训练、文化娱乐、文艺展示、图书借阅、文博展览和文体商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该项目总投资近1亿元,占地面积219.76亩,总建筑面积53800平方米。
在市楚剧团演员节目排练室,演员们正在排练节目《宝莲灯》。朱高文饶有兴致地观看他们表演。随后,朱高文与演职人员一一握手并亲切交谈。朱高文指出,市楚剧团要注重公益性,多组织送戏下乡活动,把精神食粮送到老百姓的湾前屋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娱生活。要适当探索走市场化运营、自我发展之路,采取企业冠名、承办大型企业宣传庆典活动等方式,不断拓宽演出市场,逐步做大做强剧团演艺事业。要注重文艺人才的培养和挖掘,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鼓励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创作,打造精品,使他们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为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在市新闻办,朱高文查看了该办工作环境和办公设备,并点击了应城网新闻中心、市长信箱、论坛等栏目,详细了解应城网建设情况。朱高文指出,新闻媒体作为党委、政府的喉舌,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好主阵地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适应网络的特点,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党委、政府,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随后,朱高文听取了全市宣传文化工作及市广电局、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市新闻办主要工作情况汇报。朱高文在讲话中对我市宣传系统干部职工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朱高文说,当前,全市宣传系统干部职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地工作,主要表现在干部精神状态好、大局意识强、工作有创新,实事工程推进有序,市委对宣传文化工作是满意的。
朱高文要求,要进一步履行好宣传、教育、引导的职能。要突出宣传重点,认真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时事、形势,宣传优秀典型。要从基层、基础抓宣传教育,多从正面进行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多看正面的事物、多从正面看事物、多看事物的正面,多看主流、看全局、看发展,进一步提振士气、凝聚力量、鼓舞人心,推动发展。要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把上级的一些推进发展、构建和谐的决策部署和我市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宣传到家喻户晓,让广大干群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局面,集中精力抓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为推进应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朱高文要求,要进一步丰富好文化利民、惠民活动。文化要以公益性为主,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条件享受到精神文化大餐,让享受到的群众能身心愉悦、心情愉快,要让公益性文化活动常态化,定期、不定期地把公益性文化活动送下乡、送到群众家门口。要适当探索文化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探索文企联姻、文商联姻,不断促进文化事业积极、健康、向上发展。
朱高文要求,要进一步挖掘、弘扬好“膏盐泉”文化。要紧紧围绕资源依赖、资源放大和资源文化,把历史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的理念有机结合在一起,认真思考、提炼膏盐泉文化的内涵,作为一种应城精神,并坚持将“膏盐泉”文化传承下去,让应城“膏盐泉”文化在全国唱响。
朱高文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宣传系统干部职工要做到肯操心、有责任、善落实,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抓落实的能力,增强干部抓落实的自觉性,发挥党员抓落实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推动我市宣传文化事业再上新台阶。
市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新局、市广电局、市新闻办全体班子成员参加调研汇报会。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