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富民的领头雁—记应城长江埠办事处苏台村党支部书记苏远清 |
孝感日报 2011-6-17 |
|
|
|
|
|
记者肖青松
2003年,苏远清高票当选为长江埠苏台村村支部书记。当时,他在应城一家棉纺织企业上班,收入可观。对于当村支部书记,他的家人、亲戚都强烈反对。而苏远清却认真地说:“如果不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那还算什么共产党员!”
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当时村集体欠债100多万元,全村人均耕地不足5分,人均年收入仅500多元,群众情绪低落,村级矛盾时有发生。接下了村支部书记这副重担,如何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苏远清开始了新的思索。
苏台村地处应城长江埠办事处西北角,汉丹、长荆铁路,长化公路擦肩而过,曾是应城乃至周边地区货运的集散地。长江埠已有长江铁路工务段搬运公司等几家搬运公司,由于经营不善,举步维艰。上任不久,苏远清决定充分发挥紧邻火车站的优势,组建苏台村搬运站。
对于组建搬运站,村民并不是很看好,认为一些大型搬运企业都搞不好,村办企业更搞不好,一些村干部也打退堂鼓。但苏远清并不气馁,首先建章立制,明确工作纪律,并在村民中挑选熟悉搬运业务的青壮年。为了争取业务,苏远清一方面跟火车站洽谈,争取支持;另一方面带领搬运工人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高质量、高速度完成装卸任务,做到客户随到随装随卸。很快,苏台村搬运站赢得了火车站和周边货主的信任和赞誉,大量的搬运业务主动找上门来。而今,村里120多名群众从事搬运工作,仅搬运一项每月就可获得2000多元。
在组建搬运站的同时,苏远清还通过承包等方式盘活了砖厂等村办工厂。2010年,全村实现总产值1000万元,利税3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1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7650元。
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村级债务化解了,村民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但苏远清并没有满足,开始谋划更加长远的工作。他将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7年,苏台村新建村级综合办公楼。新修了1.9公里的通湾公路,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村集体拿出大量资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彻底解决了群众生活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2009年,苏远清开始实施村民健康工程,创建完善了村级卫生所,建立卫生长效机制,制定环境卫生公约,免费为村民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今年,苏台村投资40多万元,建设农民文体活动中心,目前,已配套安装了各种体育健身器材。
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同时,苏远清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把培养“懂技术会经营、懂政策守法规、讲文明会生活”的新型农民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苏台村以党员活动室、现代远程教育网为平台,对村民讲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技术、劳动技能培训。在村民中,开展集中学习,帮助村民提高思想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懂政策、明法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