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明:七旬老党员半个世纪的承诺 |
应城网 2011-6-18 |
|
|
|
|
|
——记应城市天鹅镇新集提水泵站站长田金明
应城网特约记者/程国辉
在今年的抗击春旱的工作中,应城市天鹅镇新集提水泵站站长田金明和老伴可没少忙乎,从5月17日泵站正式开机以来,为着周边8个村1万多亩农田的抽水、分水、进水,协调群众工作,他嗓子喊哑了,眼睛熬肿了,没有睡上一个囫囵觉。说起这些,老伴廖师傅心疼不已。特别是5月底的一个深夜,田金明半夜三点去沟渠边分水,由于心急跌倒在地,半天没缓过气来,好在老伴赶到及时,在荒郊野外捡回他的一条命,至今,他的后腿根部还肿得像棒杵。遇到一些脾气不好的周边群众,都要抢着放水,有些人还恐吓他,不先某某某的水,小心你的老命。在这些人面前,老田坚持原则,认真做群众工作,以理服人,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5月下旬,由于持续无雨,天鹅镇引水湖堤岸、流水渠河道淤塞。田金明还多次脱掉衣服,下到齐半身腰的水中,拦截水草和杂物,清理河道,潜入水底修整阀门,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在水中一干就是两到三个小时,看到这些,一些为分水争得面红脖子粗的群众,在他的感召下也都自发地协商好先后抽水引流到田的事宜。
“是什么让你坚持守护泵站这么多年?”每当人们问起田金明。他说这是一份党性的承诺,也是他的人生追求。在农村,泵站设备“失踪”是常有的事。
为了守护好泵站,田金明经常下河捕鱼分给泵站周围的村民,他们来了老田也总是热情招待,一来二去大家就成了朋友。“这就是我与周边村民做朋友的能力。为集体的事业做些事情是我的心愿,群众相信我,才把泵站交给我,我就得负责,所以当前我的三个孩子为我在孝感、应城城区谋到好的工作,让我去带孩子享清福,我都没去。”田金明说。
田金明和老伴住的那个家,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老式民房,屋子十分简陋。当村里的人纷纷外出打工,用赚回的钱盖起了新式楼房时,田金明从来都没有动心过,他也从来没有离开泵站,外出赚钱?正如他的话所说,“我有三个孩子,镇里每年还给我2000多块钱的机修管理费,虽然不多,但我知足了。”田金明朴实无华的话,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我总跟人说,大家都在赚钱,谁也没有田金明发的财大,他赢得了大家的尊敬,这是他最大的财富。”天鹅镇党委宣传委员徐友芳在安排部署自己分管的相关工作时,语重心长地叮嘱身旁的同事们。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瞬间,51个春秋过去了,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田金明有个难解的心结:谁来做自己的接班人呢?
今年正月里,村里开群众代表会议,田金明表达了自己的忧虑:“泵站虽小,也能发挥大作用。如果我死了,谁来看护泵站?希望村里能物色合适的人选,如果不选好这个接班人,我就算死也不安心哪!”一席话,令在场干部群众感动不已。
但真正提及泵站接班人的问题,田金明掏出泵站大门的钥匙又深情地凝望着,突然以手掩面,擦起眼泪来。“要接这个班,起码得符合3个条件:能跟泵站周围几个村的村民搞好关系,有胆量,不爱财。”田金明把这3个条件一连重复说了多遍。
应城市天鹅镇党委书记张中年说:“在天鹅镇的30多个泵站中,田金明守护的泵站是维护得最好的。我们需要这样具有奉献精神的守泵人,当然,我们也需要一个长久的机制来保证泵站的正常运转。”
“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我无怨无悔,坚守清贫,与泵站为伍50多年,我的一生,活得充实而有意义!”田金明这位七旬老人,用半个多世纪的默默坚守,践行着他的党性承诺!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