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土局:既当“保护神” 又做“助推器” |
应城网 2011-6-25 |
|
|
|
|
|
——应城市国土资源局力促节约集约用地破“两难”纪略
应城网6月24日讯(通讯员 胡艳蓉)保障发展,保护资源,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近年来,应城市国土资源局坚持走节约集约用地的发展道路,既当国土资源的“保护神”,又当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努力破解土地供需矛盾难题。
盘活闲地,为企业落户精打细算。
为正确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应城市国土资源局优化国土资源配置,注重在存量建设用地上做文章。
该局组织力量对各类建设用地进行了拉网式的排查,对闲置土地的数量、用途、闲置年限和闲置原因等情况登记造册;对全市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情况落实专人进行分析研究,以解决城市建设用地问题。
该市利用长江埠办事处近5宗约400余亩的存量建设用地,进行盘活和再利用,形成长江赛孚精细化工工业聚集区。该工业聚集区在七年时间没有新增一分建设用地。
激活闲地,闲地派上大用场。汤池基地是原广州军区156医院迁走后留给地方管理的,占地面积达37.33公顷,多年来一直闲置。应城市委、市政府加大了项目引进力度,对该地块进行公开挂牌出让。湖北汤池温泉旅游有限公司竞得该地,投资1.2亿元兴建起4A级旅游度假中心,为当地创造800 万元的税收。
目前,应城市国土资源局盘活各类国有存量建设用地35宗,总面积约3100亩。
改造挖潜,为居民建环境优美小区。
随着近几年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用地需求增加。应城市国土资源局把目光投向土地的改造挖潜上,尽量避免新占耕地。他们对旧城改造和道路建设中形成的边角余地、废弃地进行综合整治,根据地形特点规划设计成城镇居民和进城农民建房小区。
城中汪家台污水沟位于城郊边缘,是该市中心城区向外排污的一条主要沟渠。多年来,沟渠边杂草丛生,污水四溢,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该局本着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想法,投入600多万元资金对它进行综合改造,净增建设用地4公顷,硬化、绿化道路1.2万多平方米,被当地居民誉为“民心工程”。
在附近住了10多年的居民邓祥海感受最深。他在给市领导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以前,污水沟的脏、乱、臭严重影响了汪家台居民的身心健康。现在市政府进行改造,着实为市民做了件大好事。”
为了拓展城市规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应城市政府对此次改造后的土地一部分还路于民,一部分作为进城农民建房用地。目前,该地段已全部通过拍卖、挂牌等方式公开出让,并统一规划建设成商贸街和居民小区。现已有278户进城农民落户该地。昔日的“龙须沟”,如今已变成了“都市画廊”居民小区。
合理规划,房子增高,耕地不减。
应城市国土资源局一方面推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另一方面合理规划城市建筑,尽量减少居民建私房、建矮房用地审批,努力向“空中”要地。
应城市国土资源局在征得拆迁户同意的基础上,采取联户统建,将拆迁房一律建成高层套房格式,既提高了住房档次,又节约了大量土地。
同时,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应城市国土资源局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将一些零星分散的自然村搬迁合并,将老村址开发复垦成良田,新住宅向中心村集中,有效地降低了拆迁成本和用地指标。近年来,该局先后完成了“两河”工程、南垸良种场、田店、杨岭及三合、天鹅等10多个迁村腾地项目,开发复垦总规模达700余公顷,净增耕地面积约110公顷。
土地整理是补充耕地、实现占补平衡、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该市先后完成了陈河镇毛河东西岗高产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和彭万村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2737亩,总投资4912.43万元,净增耕地1381亩,做到了田成方、渠成网、林成行、路相通,排灌设施配套,改变了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的整体面貌,提高了机械化耕作水平。整理的标准农田每年增加粮食产量560多万公斤,使当地农民年增收300多万元。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