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映辉照湖区——记应城市义和镇农办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周家云 |
应城网 2011-6-28 |
|
|
|
|
|
应城网通讯员/李红波 沈伟
“认认真真学习、实实在在做人、诚诚恳恳做事”是应城市义和镇农办主任、共产党员周家云对自已的一贯要求,也是该镇全体机关干部和广大群众对他真实评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他的身上,有着军人的刚毅和共产党人的执着,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他总是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他以民为本,自觉地把“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常下乡入村解决了许多群众的实际问题,受到了同事的尊重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全镇创先争优活动如火如荼的高潮中,他把“学沈浩,比奉献”作为新时期服务三农的新要求,争做“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勇当先锋。
勤于学习,提升自身工作水平
“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精力往往不能自我支配,加班更是家常便饭,不论工作怎么紧张,任务多么繁重,他都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虚心向群众学习,并记录了1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和十几大本的民情日记。为创新农村工作方法、适应新形势、新问题、新困难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虽然在基层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但他牢记“谦虚使人进步”的古训,抓住一切可能学习的机会,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如果不学习最终是这样一种结果:‘老方法不敢用,土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
创新方法,力求工作取得实效
多年来,他把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能作为农村农业工作的主要抓手。他主动把能人大户集中起来抱团发展,把手指紧攥成拳头,创新了服务三农的途径。一抓培训,传真知,提高科技的应用率。针对广大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传统农业思想根深蒂固,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普遍较慢的状况,他对每一项技术的推广均制定了系统的培训计划,先后组织开展了化学除草、测土配方施肥、免耕直播、节本增效技术、淡水养殖、大棚蔬菜等12项150场技术培训,培训总人数达3000人次。二建协会,拓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在原有的养鸡协会、淡水鱼协会基础上,近2年,他牵头会同镇农业服务中心组建了养猪协会和农机协会。据统计,全镇各类协会组织销售的产品给当地农民新增收入100余万。三是培基地,育大户,引领农民奔小康。如何做好农文章、做强农品牌,他把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基地和能人大户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抓手,建立了荷花堰养殖基地,培育出了以丁新柏同志为代表的17个养殖大户,有力地推动了该镇立体养殖的快速发展,填补了多项养殖技术空白。
勇于担当,危急关头显本色
2011年,该镇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在旱情发生之初,周家云同志针对各村如何加强水源保护与调度;如何确保人畜饮水安全等问题作了全面的调查,并提出用水计划。面对日趋严重的旱情,周家云同志按照镇党委政府部署,勇敢地承担起抗旱救灾的重任。为了切实解决生产用水突出矛盾,他走村入户对目前存在的水资源进行重新核查落实,根据义和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抗旱实施方案:一是对旱情严重地区,要正确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节水作物种植;二是积极组织旱情严重地区群众进行生产自救,采用一切可行办法对饮水河、泵站河、老灌湖、小型塘堰等进行蓄水,确保育秧用水不受影响;三是多渠道争取资金,对乌岭泵站、三台湖泵站、龙赛湖各涵闸设施进行改造维修,确保水源调度顺利进行;四是对全镇部分人畜饮水设施进行改造,尽量保证全镇农村人畜饮水供给。五是对条件允许进行提水、引水入库的水库、坝塘,千方百计进行提水入库。六是协调各村、各村民小组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做好现有水源的合理调配工作,禁止出现抢水,争水事件发生。连续2个月之久的高强度抗旱救灾,周家云同志尽管身心非常疲惫,但其抗旱的斗志非常高昂,决不言苦、决不言累的精神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是共产党员的跟我上!”在他的带领下,镇全体机关干部成立了3个“党员先锋队”,放弃了无数个休假日,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抗旱救灾工作中。
“把平凡的岗位长期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长期做好就是不简单”。周家云同志没有更多震撼人心的壮举,却在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用自己的青春、语言和实际行动及工作业绩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胆忠心和尽职尽责的高尚品德。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