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在湖北省学前教育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 |
应城网 2011-7-5 |
|
|
|
|
|
应城网7月4日讯(特约记者陈军)“2011年至2013年,全省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1500所,培训3万名以上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所有新进幼儿教师必须从幼教专业毕业生中录用,2013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基本达到60%……”6月28日,湖北省在汉召开首次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应城市副市长邱显春代表该市作了工作经验书面交流,全体与会领导还共同观看了该市6分钟的学前教育工作专题片。
应城市现有幼儿园35所,其中公办11所,公建民营19所,民办5所。在园幼儿11434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70%,专任教师609人,后勤人员231人。
近几年来,应城市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创新办园机制,按照“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扶持兴办民办幼儿园”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政府职能,加大清理整治力度,不断规范办园秩序,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疏堵结合,建设一批。一方面大力支持各乡镇举办中心幼儿园。通过“以奖代补”(乡镇每建成1所中心幼儿园,政府奖励10万元)、“看花浇水”(对有办园意向的乡镇,市政府承诺,乡镇投入多少,市政府就配套多少)和“联合办园”等方式共建设12所中心幼儿园。应城市杨河镇2008年以前街道上有6所幼儿园,人数都在60人左右,经过协商后,杨河镇用一处闲置的院落改建成一个幼儿园,可以容纳300名幼儿。开园后,街道上3家规模小的幼儿园自动关闭。另一方面严把办园的准入门槛,让一些规模较小的作坊式幼儿园知难而退。
政策引导,合并一批。针对几个乡镇幼儿园是由退下来的民办老师在家中举办的,规模小、教师少、办学条件不达标等情况,市政府组织当地党委和政府及所在村的书记、主任协调,多次上门宣传国家政策、宣传安全工作政策,同时带领相邻的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园长与他们沟通,最终把小幼儿园合并到了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全市用这种“软着陆”方式共合并郎君、义和、田店等乡镇的14所幼儿园。
不达标准,关闭一批。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领导小组按照《应城市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应城市民办幼儿园评估细则》的要求,组织教育、公安、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专项指导和督查。对经多次整改仍然不能达标的幼儿园名单在“应城网”和“应城电视台”进行公示。通过高密度检查、开停业整顿通知书、谁打招呼谁负责等方式,迫使他们限期整改,否则坚决予以关闭。有几所幼儿园见政府态度坚决,便痛下决心,舍本投资进行改造,最终达到了办园标准,自觉纳入教育局统一管理。
经过几年的规范整治,应城市幼儿园由2007年的80多所,调整到现在的35所,且在规范办学、保安配备、安保器材、食品卫生、校车管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2011年4月该市还顺利承办了孝感市学前教育发展促进会,5月19日代表孝感市接受了湖北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检查。
在当日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副省长郭生练就加强学前教育提出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重点加快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狠抓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以解决湖北省学前教育发展中现存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公益性和普惠性不够等问题。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强调,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要科学规划,优化配置城乡学前教育资源,规范学前教育机构办园行为,严格学前教育机构安全监管,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要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强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组织领导,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推进湖北省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陈安丽还落实部署了全省中小学“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
十堰、潜江作了工作经验书面交流。部分省直属学校的校长、书记、教导主任出席会议。全省市、县、州的教育分管领导、教育局局长和省教育厅机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