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上半年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卓有成效 |
应城网 2011-7-13 |
|
|
|
|
|
应城网7月12日讯:今年上半年,我市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改革为先导,以产业对接为核心,以项目为支撑,加快“三大板块”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产业对接不断深化,项目引进成效显著.各地联系实际,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承接武汉科技型、环保型产业,项目引进和建设工作卓有成效.1-6月,共引进武汉项目42个,总投资27.8亿元,到位资金6.5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8个,过5000万元项目9个.市开发区引进武汉汉正街服装辅料工业园、湖北聚龙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氧化锆生产项目、武汉斯特尔汽车装备有限公司汽车部件生产项目,分别投资3亿元、2亿元、1.05亿元,均已完成征地兑付工作,正在进行场地平整;投资额达5000万元的武汉恒事达(SMT)电子项目,其电子帖片属高科技电子产品,正在进行征地和兑付.长江埠街道办事处引进的湖北汉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生产织物整理剂,已完成投资2890万元;武汉凯马仕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投资4700万元,扩能生产农药中间体,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四里棚街道办事处引进的钢材交易中心项目,总投资1.1亿元,主要从事钢材销售及加工,建成后年销量达50万吨.东马坊街道办事处引进的武汉金富达科贸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主打产品为漂白精,现处于规划设计阶段;汤池镇引进的地磁监测站建设项目,总投资达5000万元,正在办理有关用地手续.郎君镇引进湖北创食人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成后年生产家禽制品100万只,现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
“两型”项目成果丰硕,示范区建设全面提速.至6月底,全市共实施“两型”项目65个,总投资额逾85亿元,特别是汤池温泉二期开发工程、应城国家矿山公园、应城市氟气及衍生高新技术示范基地等“两型”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示范区建设,为实现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城南新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目前,示范区21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强力快速推进,其中13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武荆高速连接线绿化、亮化工程全面竣工,“三纵九横”道路及排水管网、园区电网配套及220千伏智能变电站、园区给水管网、土地平整及房屋拆迁、村民集并等工程实施进展较快,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城南新区临时水系、永久水系、区域环评等工程建设正加紧实施,城南新区骨架初步形成.同时,该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6月,新引进华中(应城)厨卫家居产业园、温州汽车配件产业园等10个大项目,总投资36.8亿元.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全面提速.完成赛孚工业园、东城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以及两个工业园规划区环评初稿.完成盐化工业园3平方公里规划区详规初稿,经专家评审后即可实施.总投资15.7亿元的新都化工上市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基本完成项目区386亩和前期269亩土地征用、附作物补偿、平面设计图和场地平整,新项目建设所需重点设备采购工作正有序进行,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总投资3.3亿元的富邦公司肥料添加剂系列扩建项目一期完成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即将扩规生产,同时,二期土地平整加快推进,公司有关上市工作正在加紧筹备.1—6月,东部示范区共引进项目26个,协议总投资逾27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3个),到位资金 5.1亿元.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试点建设不断加强.总投资1240万元的发展二路建设工程正在进行路基土方施工,已完成投资240万元.4月,投资20万元对发展一路沿线污水管网进行了全面改造,为园区企业的正常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以来,赛孚工业园引进项目9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总投资3.9亿元.
汉应合作不断深化,基地建设再上台阶.各相关职能部门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加快推进与武汉市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武汉的工业协作配套和商贸关系,汉应合作工作取得明显进展,1—6月,全市共引进武汉合作项目12个,协议总投资12.76亿元.市旅游部门大力开展旅游产品开发、宣传与服务,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全市三产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1-6月,共接待武汉游客28.5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92亿元.市人力资源部门结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依托各类职业学校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多元化“订单、定向、定岗”职业技能培训,全力实施“阳光工程”,1-6月,共培训劳动力3644余人,向武汉输出劳动力3581人.市科技部门围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积极营造科技融入环境,搭建技术合作平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1-6月,与武汉院校开展科技合作项目8个,总投资8600万元,到位资金4000万元.市农业部门以发展优质稻、双低油菜、蔬菜、荸荠、莲藕、畜禽养殖、特色水产、茶叶、金水梨、速生丰产林等十大特色农产品基地为重点,积极拓展我市农副产品在武汉市场的份额,1—6月,全市输出武汉农副产品销售收入9000万元.(市融入办、市两型办)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