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海珠:我要为家乡出一把力 |
应城网 2011-7-24 |
|
|
|
|
|
——记第二届应城市“十佳科技人才”、应城市新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祁海珠同志二三事
通讯员/尹学清 聂亚平
抱着对科技人才的敬佩之情,笔者近期有幸采访了百忙之中的第二届应城市“十佳科技人才”荣誉获得者--应城市新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副总经理祁海珠同志.初见祁海珠,若不经人介绍,你会以为他就是一个普通工人,深度接触和了解后,你就会为这位“新都人”公认的“大拿”而喝彩!
现年42岁的祁海珠,出生在应城市素有“小汉口”之称的长江埠,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工程师,历任应城市新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联碱分厂副厂长、技术开发部副部长、部长、总经理助理、技术副总经理.参加工作十几年来,他勤学好问,敬业爱岗,刻苦学习和钻研业务技术,成为公司独一无二、掌领技术工作的“大拿”.十几年中他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能,参与和主持了多项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工作,为公司的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心系家乡重返岗位
1992年毕业于黄石高等专科学校的祁海珠,同所有的大学生一样,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毕业分配时,凭着自己对所学化工工艺专业的热爱和执着,他放弃父母早已为他联系好的工作岗位,来到了当年的应城市联碱厂.面对亲朋好友的不解、责骂甚至是鄙夷:“当一名公务员或是一名教师,总比当工人有出息!”生性耿直倔犟的祁海珠,依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依然坚信是金子无论走到那里都会发光!
1992年至1995年,祁海珠在原应城市联碱分厂煅烧车间先后当过主操、车间主任.扎实苦干的工作精神和过硬的业务技能,很快让他脱颖而出,成为技术骨干,并于1993年被应城市经贸战线评为劳动模范.在荣誉面前他没有丝毫的懈怠和满足,反而越战越勇,1997被提拔为联碱厂生产调度.然而好景不长,1999年联碱厂宣布破产.迫于无奈,祁海珠只得离开自己热爱而熟悉的工作岗位,到武汉打工.
背起简单的行囊,回头凝望着雾霭中摇摇欲坠的联碱厂,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祁海珠不禁热泪盈眶.他暗暗地对自己说:“总有一天我还会回来的,还会在碱厂这片热土上为家乡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应城联碱厂也一定有重振雄风的一天!”
1999年至2002年间,一直在武汉一企业打工的祁海珠,仍心系老碱厂.他每隔三五天总要打电话询问老碱厂的一些旧同事,关心老碱厂的命运和发展,这期间由于他工作出色,已成为这家企业的中层骨干,也深受老板的器重,有着可观的待遇和前景.这时的祁海珠却丝毫不为所动,在内心深度他清晰地认识到:“我还是想回到家乡,回到我挚爱的联碱厂,那儿才是我施展拳脚的大舞台.”
也许是上天被祁海珠这种致力为家乡建设出力的诚心和执着信念所动容了.2003年2月成都市新都化工业有限公司成功收购破产的应城市联碱厂,成立了应城市新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得知这一喜讯的祁海珠,心潮澎湃,毅然决然地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回来自告奋勇地参加了公司的招聘.五年的等待,这激动人心的一天终于盼到了眼前.这时,祁海珠又一次面对亲朋好友的责难:“还回应城干嘛?在武汉干得好好的,工资福利都不错,凭你的实干一定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回应城、回老碱厂就像是祁海珠的一个梦,一个未了的心结吧.他认为应城有丰富的岩盐资源,有全国最大的联碱基地“双环”作向导,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而且联碱设备先进,工艺布局合理,只要企业改制到位,……这么思前想后,就如当年毕业选择了应城联碱厂一样,他不惜放弃了异地优厚的待遇,又一次站在了联碱厂的大门前.走进熟悉的厂区、车间,摸摸角角落落的设备、管道,终于能够重返家园,终于又可以干自己喜爱的一行了!祁海珠激动者彻夜难眠.
致力技改节能降耗
2003年3月,祁海珠和6名管理员、36名精挑细选的精兵良将一起第一批投入到联碱厂的恢复生产中.要对联碱厂100多个检修项目进行“大手术”,可谓任道而重远,祁海珠更是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在为期半年的检修过程中,他以主人翁的心态扎实苦干,不计较报酬低,不在乎加班加点,战高温斗酷暑,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就是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全力以赴地登上爬下,和公司领导吃住在工地.顾不上胡子拉碴,蓬头垢面,皱纹、白发也都出来了;顾不上家庭,嗓子哑了,脸黑了、瘦了,但当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的时候,当白花花的纯碱生产出来的时候,祁海珠和一起浴血奋战的员工们,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2005年7月,祁海珠被提拔为联碱分厂副厂长.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轻松,相反在提升为副厂长后,在技术管理和技改各方面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了.因为他深知要确保系统长周期稳定运行,要节能降耗、提高产量,员工的培养和技能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把这当成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
为加强自身和员工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他在积极配合领导和同事搞好生产管理,全面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的同时,分班分组,不定期地利用休息时间,对分厂车间班组员工进行技能操作培训,对新上技改设备进行摸索和探讨,为管理系统员工讲解联碱知识,使自己的羽翼更丰满更强硬,为自己飞得更高更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是公司继2003年投产以来技改项目最多的一年,联碱分厂技改项目多,任务重.作为分管联碱片区技改工作的技术副厂长,总是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这不仅仅得益于其过硬的技术及果断的工作作风,更得益于平时管理中的高标准、严要求及全局观.
2006年2月祁海珠协助综合工段400m3凉水塔的安装,4月底投用,一次开车成功,解决了因夏季温度较高部分工艺指标达不到要求而造成的减产;3月至5月完成2500碳化塔安装,一次投运成功,投产后解决了其它碳化塔因负荷过重造成的经常堵塔、水洗煮塔等现象,同时提高了产量,日增产约30吨; 8月全厂大修,负责炉气冷凝塔的安装及炉气回收系统的改造、氯化铵车间的技改项目的安装实施;10月份在纯碱包装库安装一台布袋除尘器,投用后不仅回收了一部分纯碱,同时减少了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2008年技改任务繁重,祁海珠主要负责20万吨/年扩能至35万吨/年联碱片区技改工作,整个技改工程从立项、前期设计到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完毕,历时约11个月.
对于技改和新增项目,他视之为重中之重,不敢有丝毫懈怠.每上一个项目,他都带着技改专班深入实践,不耻下问,集思广益,然后经过大家反复揉搓形成共识,再向公司领导报告申请技改.技改项目上一个成功一个,投运后明显增效,取得了技改工作的圆满成功!
先是技改方案的编制,他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利用到其他厂家进行实地考察的机会,将自己精心计算的各工艺参数与别人的进行比较,如发现偏差,他回厂后,将带回的工艺参数进行反复演算,找出偏差原因并认真分析,直到确认无误后,才将最终结果上报.然后,他逐一实施并精心组织施工,明确各项目责任人、现场负责人、土建负责人、电仪负责人,从设备采购计划时间,到设备材料的到货、设备基础竣工、安装到施工到项目竣工时间,他亲自督办、追踪.在他技术攻关下,联碱分厂新上一套36万吨/年氯化铵结晶系统,,单台外冷器投用后已超设计能力;新上两台异径外冷碳化塔,日产纯碱增加480吨;新上φ2800煅烧炉生产能力550吨/天,配备一台贮水槽和闪蒸槽,能充分利用余热生产二次蒸汽,供干铵和复肥公司使用,新上一台炉气加压风机,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同时具有较好的节电能力.
2009年由他负责完成技改项目44项,其中合成氨分厂20项,联碱分厂12项,基建部8项,电仪车间3项,机修车间1项.全年共完成投资2314多万元(不包含安环部安全预评价等费用65万元),同时在2009年年底又新增技改3项,项目投资1550万元.2009年技改项目完成后,合成氨产量将达到14万吨/年,纯碱产量达到41万吨/年!增强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除此之外,他善于在小改小革中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联碱分厂炉气洗涤塔的洗涤液和综合回收塔的淡氨水送合成等压回收塔提浓后送入联碱蒸氨,降低了蒸氨所耗的蒸汽.联碱湿铵自动包装机投用改善了包装环境,减少了人工.联碱年底投用的综合回收塔和蒸氨塔可以降低氨耗约10Kg,同时改善了操作环境.
因技改工作出色,2010年祁海珠被提拔为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任技术部部长.2011年又任命为公司副总经理,分管整个公司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
技术“大拿”勇担重任
2011年1月18日,公司股票上市交易.股票发行4200万股,募集资金13.7亿元,将全部用于应城基地的新项目建设,计划建设周期一年半.新项目投产后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扩大产能,年销售收入将达40亿,年缴税金将超2亿,同时将提供就业岗位近2000个.
股份公司和公司高管高度重视新项目建设,为使新项目建设按期投产,2011年1月,公司成立了以总裁为总指挥的新项目建设指挥部.此时,作为技术副总的祁海珠被委以重任,负责25万吨合成氨项目.
此刻,祁海珠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么沉重.如何给领导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如何为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添砖加瓦?想到这些,他没有丝毫的退缩.在压力和困难面前,只会越战越勇.
25万吨合成氨项目预期于2012年4月1日前完工,此项目包含原料型煤、煤造气、半水煤气脱硫、变换气精脱硫、硫回收、压缩、全低变、变压吸附、醇烃化、氨合成、氨回收、氢回收、冷冻(冰机、溴化锂)、三废炉(带发电机组)、循环水、原水处理(含脱盐水制取)、污水处理等大大小小17个工段.
工期紧,任务重,从图纸的设计、审核、到设备招标、订货、工艺优化,环环相扣,各项工作又交叉进行,可谓千头万绪.他带领项目组人员,分工协作,主动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日,全身心的扑到了项目前期建设工作中.从一个个技术参数到一条条工艺指标的优化,争分夺秒地与各相关设计院进行沟通、四处调查、走访、现场测绘、协调:
2011年3月15日,项目土地平整工作接近尾声;
2011年3月29日,合成、压缩、醇烃化工段高压设备订货完毕;
2011年4月30日,造气、变压吸附、变换、脱硫等工段条件图完成
……
一步一步朝一个个项目节点目标奋进,祁海珠没有丝毫的懈怠,他又忘我地又在纸上缜密地计算着一个个技术参数,为合成氨项目的按期竣工投产,奋力冲刺!
虽然祁海珠没有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在新化经营班子的领导下,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克尽职守,由于公司重技改重投入不断进行扩能改造,被应城市政府授予“税收贡献大户”,被孝感市政府授予“优秀引进企业”,被湖北省统计局授予“最具发展潜力企业”等荣誉称号.
同时,他的付出和精湛的技术也得到了认可:2011年4月7日,由祁海珠参与研发的联碱氯化铵生产结晶器装置,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专利号:201020622088.8);2011年4月8日,由他参与研发的新型浓气制碱塔装置,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专利号:201020622981.0).
生产在继续,管理和技改就不会停止.人的进步和思想的提高也在继续.
作为一名长期战斗在生产一线的党员,祁海珠还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用自己的言行带动了身边的职工,立足岗位成才,敬业爱岗,用自己的技术热心服务企业,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公司的全体党员和职工做出了表率!
虽年已四十,但祁海珠还是有一种紧迫感和压力感,他将这种紧迫感和压力感转化为动力,投入到自身的学习和员工的培养中,让自己和员工更好地融入新都化工的团队中,他期待着新都化工更广阔的前景!他期待着家乡的发展突飞猛进!他也将继续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