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祥化工:民警妙解油“变”水 |
应城网 2011-8-1 |
|
|
|
|
|
应城网7月31日讯(特约记者王应明)7月21日晚20时许,应城警方经侦大队接到鸿祥化工有限公司报警称:其卸到公司的“107”号油罐的2000吨“石脑油”全部“变”成了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00多万元.
获悉此重大警情,应城经侦大队长杨群乐带领全队人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调查,同时将情况向该局相关领导进行汇报.经了解:应城市鸿祥化工有限公司于 2011年7月8日与陕西省咸通能源运销有限公司签订供需合同,以每吨7100元价格购买5000吨“石脑油”. 陕西省咸通能源运销有限公司收到货款后,于7月13日至15日分3批从陕西咸阳火车站发了68节槽罐车的“石脑油” 给应城市鸿祥化工有限公司,价值1983万元.18日晚9时,鸿祥化工有限公司开始卸油,至21号上午9时,鸿祥化工有限公司计量员抽样检查,发现其卸到“107”号油罐(高13米,直径14米)的2000吨“石脑油”全部是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00多万元.
当晚23时,面对扑朔迷离案情,市经侦大队连夜召开案情分析会,最后决定分四个小组围绕供应商否是诈骗和公司是否内外勾结倒卖展开侦察.
22日9时,为了慎重起见,在警方的见证下,省、地专家对“107”号油罐的“石脑油” 抽样检查,发现仍然是水.
在37度的高温下,侦察专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冒着酷暑,四个侦察小组按照分工分别对应城市鸿祥化工有限公司的高管层、卸油工、计量员、铁道班等进行逐一排查;对还没有卸油的15节槽罐车予以封存;对将卸完油准备返回的15节槽罐车依法予以扣押,对陕西省咸通能源运销有限公司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23日凌晨1时,侦察专班通过调查材料汇总分析,排除了陕西省咸通能源运销有限公司在槽罐车的“石脑油”中掺水等物的可能性,排除了应城市鸿祥化工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职务侵占弄走“石脑油”的可能性.但从“107”号油罐的上面检测孔和下面进油阀门放出的确确实实是水.
23日8时许,市经侦大队大队长杨群乐和侦查员们一起围着“107”号油罐,在苦苦的寻求答案,反复想这个百思不能其解的问题:怎么2000吨“石脑油”能在大家的眼皮底下不翼而飞,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鸿祥化工有限公司有20个大小油罐,“107” 号油罐因为比较大,平时没有用,在公司这次一下子进这么多“石脑油”之前,公司的高管层、卸油工、计量员、铁道班等相关人员几乎全部在场,怕油罐不干净,还提前专门让员工用水对油罐进行了冲洗.当时听到旁边的该公司总经理周总这样介绍,杨群乐视乎从睡梦中突然惊醒,对周总说:我向你咨询一个问题,“石脑油”与水的比重谁大?”
“当然是水大.”周总不假思索的说.
“它们两者混合在一起,谁在下面?”杨大队长接着追问.
“当然是水.”周总不解的回答.
“既然是这样,那么周总,你‘107’号油罐里现在2000吨‘石脑油’”完好无损.”杨大队长笑着对周总说.
随后,杨大队长让周总派员工拿来5个大桶,打开进油阀门时,当水放到第4桶时,流出了无色液体,一股刺鼻的油味扑面而来,2000吨“石脑油”还好好的存放在“107”号油罐.
原来是员工前几天用水对油罐进行冲洗时,因员工工作马虎,使油罐里的水没有全部排出,在进油时,油与水混合在一起,水的比重大在下面,所以检测到的总是水.
“杨大队,为什么我们在油罐顶部的量油孔(量油孔直径10厘米,上下空心的园柱体,位于油罐中央)同样检测到的仍总是水里?”周总仍不解的问.
“肯定是量油孔管道底部被杂物堵塞,在员工冲洗时不慎将水从上面注入到里面,所以从顶部的量油孔管道里面检测的结果也总是水.” 杨大队长的回答,让在场的侦查员和该公司人员恍然大悟.
有人不信,当一个员工用长钢筋从量油孔管道顶部往底部来回捅了几下时,刺鼻的“石脑油”汩汩的往上冒.
一次虚惊,经过侦查员48个小时昼夜不停辛苦的工作,2000吨“石脑油”终于找到了,现场顿时响起了阵阵掌声,侦查员们疲惫的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