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百余名“银发专家”乐当农民“科技财神” |
应城网 2011-9-29 |
|
|
|
|
|
应城网9月28日讯(特约记者程国辉)“是严专家么,我们是城北办事处的桔农,最近果园里的桔子总是莫名其妙地落果,您能帮我们看看么……”9月27日一大早,接到桔农们打来的电话,应城市退休干部严文明骑上那辆陪伴他30年的自行车,径直来到城北办事处林果基地,仔细询问桔子落果的情况,并实地进行检测,给出了药物处理意见.果农们纷纷翘起大拇指——“严专家,真是咱们的‘科技财神’啊!”
今年69岁的严文明,198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休前任应城市科协副主席.2002年10月退休后,他离岗不歇岗,积极参与市里组织的各项“双联双帮双带”活动,深入农村基层为农民朋友们解难答疑,免费传授农技知识.
为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严文明还将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记载成册,先后撰写农技方面的论文、经验文章10万余字.他自掏腰包,花费3000多元到中国农科院、林科院、省农科院、华农大、河南、湖南等地学习.他上网查寻科技方面的信息,及时掌握最新动态,并编辑撰写了科技信息7期,为广大农户提供最新的种养殖品种、模式及种养殖方法.2000年,他从中国农科院引进了“新星二号”草莓良种到黄滩艾堤村,带动该村20多户农户种植,并辐射到南垸、城中、城北、田店、杨河等地大面积种植,取得了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了将先进的农技知识及时普及到农村,严文明利用农民函授学校,在全市16个乡镇为农民巡回授课.一辆老式自行车、几个馒头、一壶白开水就是他一天下乡的全部行当.由于每次授课针对性强,做到用钱少、见效快,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在他的帮助下,这些农户当年户平增收320多元.
近几年来,应城市积极创造条件,引导离岗退养科技人才发挥余热,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计出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像严文明这样,应城市有106名离岗退养科技人才活跃在城乡各地,共创办企业8家,科技示范基地40多个,创直接经济效益1.2亿元.
为了保护和调动离岗退养科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应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老年科技人才联谊会,并建立专门的人才库和业绩档案.市有关领导与他们一对一结成对子,生活上关心、感情上交心、事业上共心;市里出台激励保障政策,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和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对创办企业、项目的,做到申请贷款、技术鉴定、上报立项和专利申请“四优先”.良好的环境,让离岗退养科技人才如鱼得水,以不同途径开始了二次创业.一批批农业技术人才离岗退养后,分别以技术参股、技术承包、技术合作等方式到农村帮扶林果、畜禽、水产养殖基地建设,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持.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