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梅:一树素梅傲寒冬 |
应城网 2012-1-11 |
|
|
|
|
|
特约记者 刘勇 记者 余菊红 通讯员陶娟 文∕图
26年前,正值19岁花样年华的她不慎从建筑工地的楼上摔下来.从此,失去行走的能力的她只能坐在轮椅上慨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平.很多次,她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看到年迈的父母日渐苍老的脸庞,她选择了坚强.对知识的渴求是这26年来她的最大梦想.多读一本书,多认识一些字,成为这个仅仅只读了半年初中、如今只能生活在轮椅上的女子的最大愿望.凭借上学时在课堂上学过的为数不多的古诗词,她开始用笔发出自己内心的"呐喊".26年、两本写在笔记本上的诗集、400余首诗歌……也许她的作品不够完美,数量也不算多,但她却用自己的努力,坚持着内心强大的文学梦.她说她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写出更多让读者喜欢的文学作品;另一个就是希望有一天奇迹能发生,自己能够重新站起来.她说,她一直在跟自己战斗!她叫黄晓梅,今年45岁,应城市四里棚办事处艾庙村人.1月5日,记者在四里棚办事处福利院见到了刚搬进福利院不到一个星期的她.
梅花折于待放时
由于黄晓梅家里的房屋年久失修已成危房.2011年12月29日,应城市民政局、四里棚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了解到情况后,专门前往她家将她和年迈的父亲一起接到福利院暂住,同时也积极组织人员对其房屋进行维修.黄晓梅告诉记者,这个春节她和父亲将在福利院这个大家庭里度过.
1月5日下午,一场原本预报中的雨雪并没有如期到来.灿烂的阳光让冬日的寒意显得不是那么强烈.走进四里棚办事处福利院,一阵暗香顿时沁入心脾,抬眼望去,院内的腊梅正在枝头开的绚烂.福利院的老人们安详的在院子里晒着太阳、聊着天.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黄晓梅暂住的房间.一张床、一台民政局和办事处工作人员刚送来的崭新的电脑是她房间里仅有的物品.电脑前,一位身穿红衣红裤、扎着马尾的女子正坐在轮椅上安静的阅读.她,便是黄晓梅.
见到记者的到来,黄晓梅稍微显得有些不自然."看的什么书呀?"为了缓和气氛,记者开始跟她闲聊."从村图书室借来的一本诗集."黄晓梅回答说.一阵简单的闲聊过后,黄晓梅渐渐平静下来.在记者的提议下,采访被安排在福利院院子里的一颗梅花树下.阳光透过树枝,照射在黄晓梅身上,让她有了更多的温暖感觉.
1986年12月24日,一个在黄晓梅人生中注定很特殊的日子.19岁的她当时在应城国库建设工地上做工,因为意外她从4、5米高的楼上摔下来,导致第12节腰椎受伤,身上也多出粉碎性骨折.事故发生后,黄晓梅被紧急送往应城市人们医院接受治疗.虽然没有性命之虞,但也从此失去了行走能力.
"在医院住了半年多,手术时植入体内的两块钢板一直到2011年3月才取出来."提起26年前的那场不幸,黄晓梅情绪显得有些激动,采访过程中不禁落泪.从医院出来后,黄晓梅的父母为了让女儿能够站起来,多方寻医问药.当他们听说东马坊一家诊所的医生善治疑难杂症时,母亲二话没说,用板车拖着黄晓梅一趟趟的去那里治疗.而这场灾难也从此改变了黄晓梅的人生轨迹.
走过迷茫的黑夜 在文字中寻找慰藉
"啊!神奇的文字∕我好想认识更多的你∕用你的神奇∕书写我心中的涟漪∕用你的神奇∕书写我今生的传奇"--黄晓梅作品《汉字》 "如果不是父母亲,我估计早就选择了轻生."黄晓梅坦言,事发后的3、4年时间里,由于一直没有能够重新站起来,看到父母为自己操劳而日渐苍老,她多次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1988年的一天,黄晓梅将卧室里电灯的拉线偷偷的割下来藏在自己的枕头下,准备用它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很快父母发现了她的异常.母亲的一顿痛骂,让黄晓梅既内疚又惭愧."我不该让爸妈为了伤心,更不能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孝之事."黄晓梅被父母骂醒了,母女二人顿时抱头痛哭.
从那以后,黄晓梅再没想过轻生的事情.因为她知道,既然命运注定让自己要历经磨难,那么自己为了勇敢面对.虽然选择了坚强的活下来,但黄晓梅却一直处于迷茫之中."父母不可能照顾我一辈子,我必须自力更生.所以当时我想过自己开店或者学医,这样一来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二来可以减轻爸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我可以用赚来的钱买书看."然而这两个愿望由于家里条件太艰苦,根本无法实现.这让黄晓梅再次陷入巨大的苦闷之中."我能做什么?我活着有什么意义?难道我这一生就这样窝在家里等死吗?这些是那段时间我思考的最多的问题."
而这样的苦闷一直持续了4、5年.常年的苦闷、压抑、愤懑让黄晓梅急切希望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那时候我的内心很难平静,情绪也很消极,甚至经常抱怨命运的不公平."每当黄晓梅情绪烦躁的时候,她便会拿起书本来看.而只要一看书,她就会很快平静下来."我从小就对文字很敏感,虽然只读了半年初中."读书,成为黄晓梅最大的爱好.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缺书又成为摆在她面前的最大难题.渴望阅读更多的书籍,渴望从文字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却无书可读,成为黄晓梅新的苦恼."那时候弟弟在外面打工,过年回来时都会给我买几本书带回来,那是我最喜欢的礼物."
阅读打开心灵之窗 写作抒发内心情感
"南归候鸟不可阻,叶落枝头几度秋.昔日红颜不知处,思乡游子不自由.仰天长啸飞惊鸟,难平胸中悲与忧.欲乘浮云归乡去,白云悠悠天际流.遥望白云空叹息,岁月匆匆不可留."--黄晓梅作品《秋思》
这是1996年7月,黄晓梅写的的第一首诗,题目叫《秋思》.提起当初写诗的初衷,黄晓梅坦言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压抑."开店、学医的愿望无法实现后,我突然发现自己找不到方向了,不知道接下来怎么走了.""仰天长啸飞惊鸟,难平胸中悲与忧."似乎也很好的展现了当初她的内心状态.
"当时根本不知道怎么写诗,只是按照课本中学过的格式去模仿."然而第一首诗的创作完成,让黄晓梅突然发现原来写诗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平静.于是看书、写诗便成为她生活的重心."看书可以让我接触更多的外面世界,写诗可以很好的抒发内心.所以从那时候我就坚定了自己要走文学道路的理想,虽然我知道可能很艰难,但是我相信自己对文字的敏感和驾驭能力."
从1996年写下的一首诗《秋思》,至今黄晓梅一共创作了400余首诗歌.采访过程中,她将两本写在笔记本上的诗集拿给记者看.翻开这两本用手写的诗集,记者从字里行间读到了黄晓梅对生命的感悟、对生活的记录、对点滴内心世界的叙述.
也是1996年,应城市民政部门在了解到黄晓梅的不幸遭遇后,给她送去了一副轮椅并对其进行了慰问.而为了让她能更好的跟外界沟通交流,民政部门及办事处还于2010年给她送去了一台电脑.电脑也因此成为黄晓梅与外界联系的最好工具.她很快熟练的掌握了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开始在网上阅读,与网友沟通交流,学会了在网上发帖,发自己的文学作品,学会了写博客.
后来黄晓梅学会了在网上向媒体投稿,她的诗歌也在《中国韵律报》、《孝感日报》等媒体上时有刊登,这让黄晓梅更加坚定了走文学道路.
"走过严冬便是温暖的春天"
"寒冬腊月北风凉,慰问暖胸膛.如今领导真好,语重又心长.询冷暖、知民康、诉衷肠,网别三月,复又翱翔,改造危房."--黄晓梅作品《诉衷情》
2011年12月29日,在得知黄晓梅的电脑坏了无法使用后,应城市民政局及四里棚办事处相关领导还亲自给她送去了一台新电脑,并且决定帮她维修危房.党和政府的关心让黄晓梅倍感温暖.收到新电脑的当天,她写下了这首《诉衷情》的词以表达自己的谢意.
而除了各级政府的关心外,黄晓梅的事迹也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2011年5月12日,应城市的网友得知黄晓梅在遭遇不幸依然身残志坚,坚持写作的经历后,自发组织到她家里看望她,同时也积极邀请她参加各类由网友组织的征文及论坛活动.通过网络,黄晓梅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网友的关爱.一位来自江西、网名叫"万里江山易秀才"的网友在得知黄晓梅的经历后,不仅通过网络鼓励她,还给她汇去善款以缓解她暂时的经济困难.
"各级部门的关怀可以解决我的一些实际问题,但是跟网友们交流则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外面的世界,他们也同样让我感觉到温暖."黄晓梅告诉记者,如今她每天大部分时间用于读书和写作,然后就是跟网友们交流.虽然家里依然困难,但是她说她会继续坚强下去,继续将自己的文学道路走下去."我现在开始系统的学习古体诗词的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大量的阅读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希望自己能写出更多让读者和网友们喜欢的文字,这是我最大的心愿."而除此之外,黄晓梅还向记者说出了自己的另一个心愿,那便是希望有一天通过治疗,能出现奇迹,自己能重新站起来.
"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只有战胜自己、打败自己才能笑的更灿烂.我相信走过严冬就是温暖的春天!"采访最后,黄晓梅的一番话让记者从她眼中看到了坚强和信念,因为这些年来,她确实一直在跟自己战斗.也许文学这条道路对她来说依然困难重重,但至少她一直在坚持,而且一直在为止努力.相信正如她所说的,走过严冬就一定能迎来温暖的春天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