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放心药”网络伸向农村 |
湖北日报 2004-8-23 |
|
|
|
|
|
荆楚网记者李剑军实习生姚伟通讯员郑毅丁艳红
去年夏季以来,应城市在全省率先建设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和监管网络,探索让农民方便、安全、经济用药的新路子,受到了省药监局的充分肯定。
7月下旬,记者来到应城部分村镇,实地调查。
一
两河是应城市三合镇的一个小集镇,地处应城、云梦、安陆三县交界处,周围有7个村1.4万居民。
过去,这里几乎是医药“盲区”。村民看病买药,都要步行近十公里到三合镇或云梦县清明河乡,很不方便。
这种现象并非个别。天鹅镇境内的沈铺集镇,因交通不便,周围6个村近2万人没一家药店。
据应城市药监部门调查,该市共有21个中心集镇、400多个行政村,“两网”建设前,尚有9个中心集镇无药店,有药店的村仅8个。
为扫除“盲区”,应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引导城区药店调整布局,大胆向农村布点或转移。
该市原有89家零售药店,其中46家在城区。经引导,其中20家经营状况欠佳的药店转移到农村集镇或中心村,如“一清药房”店主唐四苟迁到两河,“国芳药店”店主胡国芳移师沈铺,卫生和药监部门还在这两地恢复和增设了3家村级卫生室。“有了卫生室和药店,我们看病再不用走冤枉路了!”家住两河集镇的58岁农民张小军高兴地说。
除设药店外,应城市还充分利用现有的村级卫生室资源,将其纳入“放心药”供应网络,形成“一点两用”新格局。如今,应城市21个中心集镇和千人以上的村,全都有了药店或药品专柜。
二
过去,医院、诊所、药店等进货渠道五花八门,假冒伪劣、过期失效药品一度泛滥成灾,医疗事故时有发生。“两网”建设中,应城市从进货渠道抓起,要求所有用药单位必须从经GMP认证的厂家或正规批发企业进货,严把“进货关”。
7月22日上午,骄阳似火,记者走进应城市康泰国药有限公司仓库,柜式空调让人感觉非常凉爽,数百平方米的空间内,分门别类摆放着上千种药品。50岁的采购员程小黑告诉记者,该公司一律从武汉几家经认证的大医药批发商进货,如九州通、新龙、神州公司等。
正说着,天鹅镇马咀村卫生室医生李桂华来进货,他要了200支青霉素钠、板蓝根冲剂10袋等一些药品,一共900多元。
“这里的药都是从正规渠道进的,我们很放心,价格也便宜。”44岁的李桂华说。
为验证进货渠道,记者特意查阅了该公司的《药品、医疗器械验收入库登记簿》,上面清楚地记载着每种药品的进货时间、品名、规格、数量、质量等情况。对新药、特殊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等,该公司都建有专门档案,保存药厂检验报告书等资料。
7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东马坊办事处卫生院。查阅有关登记簿,记者发现该院的进药渠道与康泰大同小异。该院卫生院进药除了自用外,还要向19个村级卫生室供药。“对村卫生室供药,除去运费,我们只有微利。”东马坊卫生院院长杨楚华说。
在东马坊夏大村卫生室,药房里备着200多种常用药。执业医师陈元清介绍说,这些药主要由东马坊卫生院配送。
记者试着问:“要是药贩向你推销便宜药呢?”从医近30年的陈元清笑了笑,说:“不敢买,质量没保证,连账都做不了!”
三
“两网”建设中,应城市药监部门坚持标本兼治,既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又从制度上加强对药品储存、销售、使用的监管。
前两年,该市药监局每年查处涉药案件200多起,尤其是对江湖游医推销的所谓疑难杂症的“祖传秘方”药进行了重点查处,查获假冒伪劣药品32个品规。涉药案件呈明显下降趋势,今年上半年仅立案53起,且案值都很小。
同时,该局多次派人到有关单位督促整改,如帮助东马坊卫生院筹资5000元改善了中药房与中药库仓储条件,促使杨河镇卫生院等5家卫生院搬迁改造了药库,要求三合镇卫生院等6家卫生院购置了存放麻醉药品的专用保险柜和冷藏冰箱。
涉药单位药品管理日趋规范。在康泰公司药品仓库,记者看到,最大的一个仓库由外向里分为常温库、清凉库,前者存有针剂、片剂、丸剂等,室温为25℃。而一墙之隔的清凉库,放有粉剂、水剂、外用药,室温18℃,湿度为50%。清凉库中放着一个冰柜,专门存放人血球蛋白等生物制品,温度保持在-8℃至+2℃。此外还有一个“易串味库”,用于存放消毒液、风油精等易挥发性药物。“药品的保存要求很严。”康泰公司仓储部部长王勇介绍说,清凉库室温高于20℃必须开空调,湿度高于75%要开窗,低于45%就要洒水、拖地。
在夏大村卫生室,记者看到,药房与诊断室、治疗室分开,药房内铺上了地砖,采光、通风良好。白墙上挂着“近期失效药品一览表”标牌,如今年8月份到期的有安络血片30粒、碘酒消毒液100毫升,9月份到期的有注射辅酶A1盒……
治疗室内,摆着2张病床,35岁的宋明忠来自邻近的宋杨村,因感冒正躺在床上输液。他告诉记者,现在村民有点小病,一般到村卫生室看病用药,很放心,有时也顺便到街上药店买点药。
记者注意到,该卫生室还挂着“药品投诉服务牌”,如药品质量投诉找孝感市药监局,药价投诉找孝感市物价局,号码一一列上。
而今,应城市276个村卫生所室都实现了“一房两室”(药房、诊断室、治疗室)分开,药品储存条件大大改善。
应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祈双全对记者称,目前,该市药品批发零售单位正按要求进行GSP认证准备,包括在经营场地、人员学历、职称、药品管理等方面全面达标。9月份,包括康泰国药在内的一批企业将率先参加认证。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