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应城“野猪林”:农村80后4年创造百万财富 |
湖北日报 2012-1-27 |
|
|
|
|
|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杨敬文 通讯员郑毅 丁艳红
编者按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深入人心.在这一活动中,湖北日报编辑部精心创构了“记者、编辑与市州、县、区建立新闻工作联系点”制度.今起,本报陆续刊出《记者走基层·我在联系点》报道,向大家汇报我们在联系点上的见闻.
腊月二十八,风雪中,记者踏上了坐落在应城市三合镇凤凰山上的“野猪林”.
凤凰山原是一个林场.山不高,6座各占地近500平方米的现代化猪舍,点缀在松树林中.
创始人万小涛说:“已投入700多万元,饲养的600多头不同生长阶段的野猪,在不同的猪舍里生长.”
进入公猪母猪猪舍,野猪模样,家猪习性,个个独享单间“待遇”.
再入松林,万小涛说:“野猪成年了,才能享受自由生活.”果见,2000多头成年野猪悠然地在松树林中三五成群,吃松果,刨草根……
万小涛边走边谈,不时有野猪擦身而过.一个工作人员拿着一个木棍棒驱散野猪.小万说这是给我们安全感,但还是提醒:“它不会攻击人.”
“家猪喜睡,肥肉率高;野猪好动,瘦肉率高.”“杂交野猪的肠道比家猪短30%,适合喂粗饲料,吃喝成本只有家猪的一半.”
“啊,投入大利润也大.”同行人感叹.万小涛这个农村80后,创立的天鹏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已拥有好几百万财富.
万小涛早在广东拥有一个印刷厂.网上得知有人驯化养殖野猪,他便到湖南一家养殖场打工学技术,2008年回来当起了“野猪倌”.
凤凰山“野猪林”占地400多亩,规模在我省首屈一指.林中建有沼气池和鱼池,将猪粪用来发电、照明、沤肥,养鱼,成为循环经济的试验基地.
4年弹指过,万小涛对饲养野猪颇有心得:“75%野性浓度的杂交野猪,最适合做商品猪.野性浓度过高,肉质太粗有膻味;浓度过低,又失去特有香味.”他驯化杂交的野猪去年出栏1400多头,其“野味”上了武汉超市,进了广东餐馆.
春节在“野猪林”品尝野猪肉,香气扑鼻,也真是一种口福.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