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媳妇是荆州最美妻子 |
应城网 2012-2-10 |
|
|
|
|
|
来源:荆州晚报 (记者杨彩虹 刘莹)
2月6日,正月十五.在人家亲人团聚的时刻,高亚琴却和丈夫分开,从应城回老家公安应聘.晚报记者在车站迎接,陪同高亚琴回到了老家.高亚琴应聘是否顺利?元宵节当晚,和丈夫分隔两地的高亚琴又如何度过?昨日,记者电话连线高亚琴,继续为您讲述“最美妻子”高亚琴的故事.
贤惠勤快 夜里干活补贴家用
公安县孟家溪镇金明村八组,一栋没吊顶的两层房子就是高亚琴的家.6日,晚报记者一行抵达高亚琴家时,在有些简陋的家中,一个细节感动了我们.高亚琴的家很小,没什么家具摆设,一楼仅有的一间小卧室属于高亚琴.“去年,女婿出院后一直住我们家,住在一楼,方便照顾.”高亚琴母亲解释说.而高亚琴的父母、妹妹住在二楼.记者看到,仅盖了层瓦的二楼,不仅光线有些昏暗,而且透风寒冷.
在二楼,记者看到了一架电动缝纫机,上方吊着一个小灯泡,一旁还有些剩布片.“我爸身上的棉裤是我做的,我的缝纫活蛮熟练.”高亚琴边说边熟练地给记者演示如何操作.高亚琴告诉记者,大涛出院后,她辞了工作在家照顾.为补贴家用,她照顾丈夫的同时还接了些零活干.“一件衣服大概赚20块钱,一般是晚上赶工,眼睛就是那样弄近视的.”高亚琴说.
应聘成功 今日正式上班
放下行李后,记者随高亚琴匆忙赶往应聘的企业.据高亚琴介绍,这是家服饰厂,做服装外贸生意,之前已打电话沟通过.她说,自己在杭州服饰厂打工2 年多,技术还算熟练,想找份样衣制作工作.“就希望加班少点,这样好方便照顾家里”,高亚琴对这份工作要求并不高.
经过20分钟车程,大家到达安华服饰厂.让人意外的是,这家企业的老板已在门口等候.“看了你们报纸的报道,我很体谅她的情况.只要她能胜任工作,我们会适当给予照顾.”厂长吴立军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询问高亚琴工作经验、薪资要求后,该厂负责人表示,高亚琴符合招聘要求,只要她愿意,随时可以来上班.随后,该厂负责人带高亚琴到厂里参观,带她熟悉车间环境.
昨日,记者联系上了高亚琴.她告诉记者,她已经到厂里报到了,今日正式上班.“有一个月试用期,等工作稳定下来,我就去应城把大涛接回来.”电话那头,高亚琴高兴地说.
细心感恩 保留捐款名单
6日,在高亚琴家中,她的父亲拿出一张纸.记者看到,有些褶皱的纸上写着“公安县南航机械厂捐款名单”,一长串名字后,写着10元、50元、100元等金额.
“这是同事捐款的明细,我一直保留着.”高亚琴父亲说,去年7月,女婿易大涛突然患病住院,为了筹集手术费,家里想尽办法筹钱.后来,高亚琴父亲的同事自发捐款,将5800多元送过来.“当时大涛急着动手术,这笔钱真的是雪中送炭.”高亚琴感激地说.
得知高亚琴一家经济紧张,晚报记者梅闻当场掏出200元钱,塞到高雅琴父母手中.见高亚琴父母推却,梅闻真诚地说到,“您收下吧,虽然钱不多,但却是我的心意”.“没想到报道后,会有这么多人关注亚琴,给她祝福和帮助.”得知是眼前这位记者拍下女儿在车站跪喂女婿的照片,高亚琴父母握着梅闻的手,对晚报的关注表示感谢.
“一路走来,也得到一些好心人帮助,这些恩情我都记在心里.”高亚琴告诉记者,大涛生病后,他在杭州的同事闻讯也纷纷捐款,给了不少帮助.“正是大家的安慰、鼓励和帮助,给了我信心和力量,我才能一路走过来.”她说,就在前天,有位脑溢血患者还发短信给她,介绍自己的康复经验.
踏实孝顺 奶奶盼大涛早康复
6日当天,高亚琴回家后,立即去看望了80岁的奶奶.“亚琴呀,大涛什么时候回来?”看见孙女一人回来,老人拉着高亚琴问道.前年,因为摔了一跤,老人家行动很不方便.“我孙女婿人这么好,却碰上这样的不幸,他要是早点康复就好了.”提起易大涛,高亚琴奶奶感叹说.
“大涛出院后,住在我们家由我照顾.虽然他半身瘫痪,行动不便,却还帮我奶奶干些力所能及的事,用左手帮奶奶打水、清洗衣服.”高亚琴说,大涛虽然不善表达,但每次回来,都会去看奶奶,给她买大包小包的东西,给奶奶包红包,对奶奶很孝顺.
元宵节当晚,挂念着在应城的丈夫,高亚琴给易大涛打电话,叮嘱他照顾好自己.“听到豪豪叫爸爸,我多希望那边能应答一声.”高亚琴说.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