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市融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实现新跨越 |
应城网 2012-2-24 |
|
|
|
|
|
应城网2月23日讯:近日,笔者从我市“两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去年,我市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加快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步伐,"五个一体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有力地推动了本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示范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城南新区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提速.近年,我市努力把城南新区建设成全市"经济发展领先区、高新技术聚集区、现代城市新城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整体快速推进,两型新区初具雏形.突出配套水、电、路设施,重点实施"三纵九横"道路及下水管网、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等13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亿多元,城南新区20平方公里发展建设框架基本拉开.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共签约引进华中(应城)厨卫产业园、汉正街服装辅料工业园、湖北聚龙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氧化锆等项目16个,总投资额45亿元.
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空间发展规划》、《盐化工业园南片控制性规划》和《四里棚刘杨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正在审核完善,东城工业园、长江赛孚工业园新区规划环评通过技术评估,等待审核批准.赛孚工业园发展二路、东城工业园味谷大道、盐化工业园老汉宜路拓宽、东城工业园110千伏变电站、东部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推进,东部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已启动,示范区水、电、路、气、通讯、绿化、亮化及环保设施日趋完备.新都化工扩能项目完成投资5.5亿多元,华能应城热电联产项目准备开工建设,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应城地下储气库项目开工建设,应城市氟气及衍生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和富邦公司肥料添加剂一期工程项目完工试生产.
西部生态旅游经济区建设成效明显.汤池温泉二期开发工程北区建设项目全部完工投入运营,西区五星级商务酒店、大型生态停车场已完工,运动休闲中心、购物中心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亿多元.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全面启动.项目区传输光缆迁移工程已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拆迁工作同步进行,游客接待中心开工建设.沿八汤线农业观光、田园观光等旅游项目开发不断升温,沿线包括2家投资过千万的一批休闲农庄开工建设,美植源休闲农庄、五龙山庄获评全省四星级农家乐,农家乐集群发展日趋成型.2011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23.9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8.5亿元(其中武汉游客60.3万人,旅游收入3.7亿元).
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果
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大环境保护领域改革力度.实施技术改造项目,促进重点工业企业节能.双环科技公司节水及资源综合利用改造、孝感广盐华源制盐有限公司节能技术改造、新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综合节能改造项目全部建成投入运行,年节水1600万吨,节约标准煤3万多吨,节约成本3000多万元,新增利润2000多万元.加强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分别安排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久大(应城)盐矿有限责任公司烟气脱硫、孝感广盐华源制盐有限公司烟气脱硫脱硝项目污染物总量减排项目3个,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开始发挥减排效益,久大(应城)盐矿有限责任公司、孝感广盐华源制盐有限公司减排项目正加紧施工.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稳步推进.下达限期治理项目3个,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废水治理项目已完工并通过验收,久大(应城)盐矿有限责任公司废气治理项目已完工,中盐长江盐化有限公司废气治理项目正加紧组织工艺论证.建筑节能全面推进.根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湖北省民用建设节能条例》,严格控制建筑物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2011年,城区新建民用建筑总面积33万多平方米,施工图及节能设计专篇均通过图纸审查,节能设计实施率100%.
以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加大土地矿产资源管理方式改革.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管理.收购储备土地14宗,储备土地面积140余亩,"招拍挂"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58宗,出让土地总面积2890余亩,盘活了大量的存量土地,保障了项目发展用地需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汤池镇、杨岭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全面竣工,净增耕地480余亩;总投资2362万元、规模 664公顷的杨岭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整理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全年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36个,净增耕地4848亩.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地热资源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汤池镇通过了国土资源部评估组专家的现场考察和评估,被授予"中国温泉之乡".应城市红旗石膏矿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获国家批准,争取国家专项资金1300万元,用于矿区的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已开工建设.
以新型城镇化为重点,着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通行环境进一步改善.我市投资1.38亿元,实施通乡公路改造、膏矿富水河桥改建、汤池二级客运站建设等9大工程,目前雷新线、应天线、南垸码头改造等6项工程完工,余下3项在施工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城区长荆大道、广场大道等6条街道刷黑及配套设施改造工程;总投资近5000万元、面积220亩的光辉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正在建设;总投资近2300万元的城区6大绿化工程全部完工.积极推进生态村创建,镇村环境显著改善.全市利用省级生态建设以奖代补资金安排生态建设项目8个,惠及人口2万多人,项目建设基本完成.通过修建生态氧化塘、下水道、垃圾中转站,购置垃圾车、垃圾桶等方式,生活污水统一排放至生态氧化塘作净化处理,生活垃圾采取户分类、村收集、处镇运转的模式进行处理.
一体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狠抓产业对接,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我市立足现有产业和资源优势,加大与武汉的合作力度,深化与武汉的工业协作配套和商贸关系,重点承接引进武汉科技型、环保型项目.2011年,全市共引进武汉项目58个,总投资47亿元,到位资金近15亿元,过亿元项目10个,其中签约武汉化工类项目21个,协议投资额23亿多元.
力促成果转化,科技合作成绩斐然.市科技部门积极搭建与武汉的技术合作平台,不断引导校企产学研对接,着力提升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011年,共成功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2项,立项18项,通过专家评审9项,实施科技合作项目11个,总投资1.9亿元,到位资金1.6亿元.
打造特色品牌,农副产品输出增加.市农业部门以建设武汉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为目标,建设十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大力推介十三香、豪丰、瑞丰等优质品牌农副产品进入武汉市场,我市农副产品在武汉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全年输出武汉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6亿元.
加强人力培训,劳务输出稳步推进.市人力资源部门紧盯市场人才需求变化,结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产业发展趋势,以公共培训机构为主导,以用人单位为主体,以各类职业学校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为依托,开展多元化"订单、定向、定岗"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培训和输出工作不断拓展.2011年,全市共培训劳动力8100余人,向武汉输出劳动力7222人.(融入办)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