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应城市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新突破 |
应城网 2012-3-6 |
|
|
|
|
|
应城网3月5日讯:日前,笔者从市统计部门获悉,2011年,应城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继续加大科技扶农、劳务输出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力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强化农产品流通管理,实现了农业效益的快速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显著提高.
根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应城市农业用地亩平创纯收入1876元,较之去年的1752元净增124元,农业增收效益提高了7.0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在去年高位增长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总额达到8327.41元,比上年的7027.94元净增1299.47元,增幅达到18.49%,再次延续了绝对值年净增千元以上,相对值年增长两位数的强劲态势.
构成农民纯收入的四大板块呈三增一减趋势
农民收入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大板块构成.2011年,应城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327.41元中,工资性纯收入3127.04元,比上年的2235.61元增长39.87个百分点;家庭经营纯收入4690.13元,比上年的4353.79元增长7.73个百分点;财产性纯收入417.16元,比上年的278.73元增长49.67个百分点;转移性纯收入93.08元,比上年的159.81元下降41.78个百分点.
从收入构成分析,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占有绝对比重,分别占纯收入总量的37.55%和56.32%,两项共占总量的93.87%.
从增收因素分析,工资性收入增长是带动总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在1299.47元的增量中,工资性纯收入增长了891.43元,占净增总量的68.6%;家庭经营纯收入的增长是带动总量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纯收入总额增量中,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了336.35元,占净增总量的25.88%;在工资性收入中,构成工资性收入的三个部分全面增长,其中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纯收入达到295.41元,比上年的225.72元净增69.69元,增长30.88个百分点;在本地劳动得到的纯收入达到775.37元,比上年的424.13元净增351.24元,增长82.81个百分点,是各项增量中增幅最高的一项;常住人口外出从业得到的纯收入达到2056.27元,比上年的1585.76元净增470.51元,增长29.67个百分点,是各项增量中增长绝对值最大的一项.
上述一个最高、一个最大充分显示出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是保持农民收入稳步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2011年,应城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呈现明显的三增一高一多现象.即外出人数、从业时间、得到报酬明显增加,2011年,百户外出劳力98人,比上年的84人多14人;从业时间由上年的807个月增加到1065个月,人均就业时间增加1.4个月;劳动报酬由上年的人均7362元增加到8540元,净增1178元.
从全市范围来看,打工族从业技术含量明显提高.成功人士明显增多,涌现出一批年收入过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企业老板,为应城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拉动和引领作用.
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四大要素不容忽视
农资价格持续上扬,农业机械作业费、农业请帮工成本的提高与农产品收购价格的下滑形成的反差与日俱增,严重制约了种植业增收.2011年,应城地区粮、棉等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全线下跌,稻谷收购均价2.65元/公斤,同比下降12%;棉花收购价均价7.90元/公斤,同比下降了10%左右;而稻种价格同比上涨近两成,棉种价格上涨近一成;化肥销价普遍上涨两成以上;机械作业费亩均上涨20元,农业请帮工每个工作日上涨20元.这一跌一涨对种植业增收带来致命影响.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不仅农业保收增收难度加剧,而且直接制约了水旱轮作和作物换茬,影响耕地产出效能.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保险体系不健全.小农经济、粗放经营的方式依然大面积存在,导致生产的农产品要么是过剩滞销,要么是短缺无售,收入难以实现.农产品收购及价格保护和生产资料供应及价格保护体系,产品信息与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使农产品种植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降低了农民增收的可能性.
留守老人与小孩的托管、就学、就医等问题的存在,牵制了外出务工经商活动的进行.
笔者认为,要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着重要解决好五大难题: 要认真研究农村社会保障、保险制度,关注、关心留守老人与小孩的各种问题,有组织地制定有效的托管机构、托管制度、托管人员,解除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后顾之忧,让农村劳动力走得出、放得心、稳得住;同时,有组织地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扩大转移规模,提高从业技能,实现收入水平的全面提升.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旱轮作创造基础条件.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植特色农业,引导农业向特色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要切实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每个农民真实地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要研究并制定农产品流通管理体系,农产品收购价格保护体系,农资价格、机械作业收费和农业生产请帮工工价的管理体系,切实保护农民的合理合法收益. (张力慧)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