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存量换增量以资源换项目应城全力打造工业经济强市 |
孝感日报 2004-10-27 |
|
|
|
|
|
本报讯 应城市立足发挥资产存量和资源优势,加大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力度和开放力度,走出了一条以改革促转民、招商促盘活、引进促发展、调整促提高的路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得到加强,今年头9个月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55.9%,提供税收占财政收入的63.4%。 应城素有膏都、盐海、温泉三大优势,发展经济得天独厚。近年来,该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大企业改革转民力度,工业经济活力增强。全市国有集体企业有41家卖断或破产转民,其余实施兼并联合、挂靠重组、租赁民营,民营率达99%,今年底可实现全部转民,累计安置下岗职工4259人,占职工总数71.7%。 该市以改革促发展,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壮大,共引进资金5.5亿元,改造18家企业,盘活6.7亿元存量资产。引进青啤集团投资6000万元收购改造啤酒厂,成都新都公司投资8000万元收购盘活联碱厂、磷肥厂,省粮食储运公司投资5000万元收购壮大第二粮加厂,中盐长江公司收购化工厂、宗申集团收购金鹰公司,使企业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显著扩大。成都新都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整体收购联碱厂,形成了纯碱、氯化铵双8万吨能力,同时收购磷肥厂,实施年产25万吨复合肥、5万吨聚合酸钠和10万吨尿素项目,企业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 应城以招商引进为着力点,工业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市推行10+6招商责任制,由市“四大家”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组建10个招商责任专班,同时在北京、武汉、广州、福建、杭州、重庆6省市设立招商办事处,每个专班都要引进一个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今年已引进资金5亿多元,过千万元项目12个、过亿元项目2个。健力宝集团、四川久大集团、三五醇集团、恩邦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市工业园区和四里棚盐化工业区,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该市还着力实施老板工程,造就一支亿元级企业队伍。全市形成了以恒天药业、双菱塑业、广达实业、李咀膏业等亿元企业。他们与驻应中省企业携手,拉动了盐化工业、石膏建材、机械制造、食品饲料、轻纺包装五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团山公司成为亚洲最大纤维石膏生产企业,赛孚科技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原盐产量达230万吨,占湖北省70%,成为全国制盐行业最大生产基地,双环集团成为亚洲最大联碱生产基地。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