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里棚栗树村:从“空壳村”到明星村——探寻应城四里棚栗树村嬗变之路 |
应城网 2012-3-15 |
|
|
|
|
|
湖北日报讯 通讯员 郑毅 丁艳红
2002年,栗树村负债1000多万元;2011年,该村集体收入360万元.10年来,栗树村盘活15家工业企业,以工哺农,特色农业如日中天.
目前,栗树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过万元,成为荆楚百强村之一.
春耕时节,栗树村田野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村民抢着农时搭建水泥架蔬菜大棚,1000多亩优质蔬菜基地已成型,700多个大棚铺开田野,蔚为大观.
如今,栗树村特色农业唱戏,村办工业相辅,集体经济如日中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早在2002年,栗树村负债累累,几成空壳村.
一个空壳村是如何涅槃,变成荆楚明星村的?带着疑问,我们探究了其变迁轨迹.
村办工业壮经济
栗树村位于应城市四里棚盐化工业园内,常居村民2500多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栗树村依托盐化资源,办起20多家村集体企业,经营一度红火.进入90年代后期,由于跟不上市场经济步伐,加上村级班子软弱涣散,企业相继停产,村集体负债1000多万元,干群关系紧张.
痛定思痛,这个村通过换届选举,及时把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的人选进村级班子.
今年49岁的陈应雄,自2002年10月当选为栗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已连续3届连任.“栗树村发展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党员应该如何发挥先锋作用?”“我为栗树村的发展能做些什么?”
这三问,唤醒了栗树村人.新班子立马组织村民到先进村参观学习,找差距.
经过论证,栗树村确立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并举,富民和强村相结合的道路,盘活资产,调结构,服务园区盐化企业,发展生态农业.
首先对盐海包装厂整体改制.2003年通过引进外商合作经营,当年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0多万元,增加村民就业近百人.第一步迈开后,村总支一班人信心足了,村民的干劲也大了.
2004年,对原安基水泥厂进行改造,引进外商投资3000万元,建成年产80万吨的粉磨站,企业每年为村集体贡献利润近30万元.
村党总支调整装卸运输公司和建筑公司管理团队,提升服务质量.周边企业和工业园区内的久大、新都等重点盐化企业上门送业务,两个公司增收突破300万元.
如今,栗树村盘活15家企业,村办工业夯实了集体经济.
循环农业结硕果
工业反哺农业!有了壮实的工业基础后,栗树村开始鏖战第一产业.
2005年,栗树村立体循环生态农业长期发展规划出炉.一个循环生态农业产业链让村民尝足了甜头.
引导村民养鸡.2005年11月,村出资在一块荒坡地兴建6栋鸡舍,请来专家辅助4户村民养鸡.当年每户盈利10万元.有了示范,其他村民纷纷加入养鸡队伍.目前,栗树村养鸡规模达24万只,成为应城市最大的养鸡场.
鼓励村民养猪.2007年,村党总支瞄准国家对生猪养殖补贴的利好政策,投资550万元,争取上级补贴资金100万元,建成“150”标准化猪舍22栋,年出栏生猪达到 1万头,被列为全省100个省级标准化规模养猪小区.栗树村养猪小区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引入武汉艾丰美公司专业化管理,20多户村民进场养殖,每户每年增收5万元.
发展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鸡场、猪场建起来后,引出新的问题.怎样消除两个养殖场的粪便,以免造成环境污染?2009年,村组织人员内访华中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外察山东寿光、江西乐平,决定实行立体养殖,搞循环生态农业,用鸡粪、猪粪施肥,发展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由村里出资建大棚,免费给村民种植.
栗树村与应城中百仓储公司达成协议,蔬菜直供超市.目前,村民从大棚蔬菜实现人均收入5000多元.
同时,他们组建“魏氏食品”公司,加工农副产品.一条“规模化养殖、生态化种植、现代化加工”的循环生态农业产业链在栗树村开花结果.
以人为本谋福祉
“栗树村人人有钱,个个是老板,家家都有房有车”.如今,四里棚流传这句羡慕之言.
2011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6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成为全省百强村之一.
村集体经济壮大后,陈应雄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
走路安心.村集体出资100多万元改造村公路,硬化到户;在每个小组设立垃圾池,配备清洁车和保洁人员;多次到盐化企业和市公汽公司协商,公交站点进村,村民家门口一站进城.
用水放心.村集体在9个小组修建塘堰18口,确保了种田村民旱涝保收;出资建成90亩水面,免费提供给村民养殖;2004年,村里修建畜水池,改造供水主管道,自来水接到每个农户家中.
困难户温心.村干部带头捐款,企业、村民踊跃参加,成立温暖基金,救助需要帮扶的困难人群.
老人舒心.从2002年起,村集体对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月发放基本生活费60元至100元,一年补贴20多万元.
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村里投入80多万元,建成文体活动中心,开办乒乓球、桌球、棋类、农家书屋等活动室,有线电视户户通.农忙之余,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
【打印新闻】
【关闭窗口】
|
|
 |
|
|